申功晶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的园林集聚了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灵秀精致,把“甲天下”的苏州园林也比了下去,坐落于徐凝门街的何园更是在扬州众多名园中脱颖而出,成为翘楚。
晚清光绪九年,四十九岁的何芷舠挂冠归隐于扬州老家,在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购置了一块地,于深墙大院中起楼造亭筑山,何芷舠当时的心态大抵与陶渊明差不多,因此,取陶氏《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中“寄啸”两字冠以园名。
进入何园大门,青绿的藤蔓匍匐黛瓦间,自粉墙垂挂下来,好似在白宣纸上泼了墨抹了翠。穿过寄啸山庄圆形门洞,一墙之内清风自生,翠烟自留,宛若走进了一幅旖旎多姿的人文长卷。在东园所有建筑中,最为抢眼的当数船厅,整个大厅形呈船舫状,四周地面铺设鹅卵石、瓦片,水波纹形,就像一座巨大的雕栏画舫临水而泊,倘若把人生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船,那么,此刻的何芷舠已然停泊靠岸。
隔墙的玉绣楼是何家老小生活起居之所,曾担任驻法国公使的何老爷受洋务派思想影响,住宅区处处充斥着浓郁的欧式风情和西洋风格:西欧百叶门窗、日式拉门、法式壁炉、留声机、钢琴……二楼过道间安着一个镂空木桶,仆人买了宵夜,可松放绳子将点心传递上去供公子、小姐们享用,其功用相当于现代的“电梯”。
流连于中西合璧的老爷房、少爷房、小姐房、仆从房……令人眼花缭乱,穿行于凌空而架的复道,不出宣室便能纵览亭台楼阁、俯瞰青山绿水,园中美景尽收眼底,不知不觉间竟绕到了西园,原来这1500米的复道回廊将东园、西园、住宅区串联起来,又称“串楼”。上有串楼,下有走廊,贯通全园,即便恶劣天气,也免受烈日雨雪之苦,这座雏形立交桥有衔山环水之巧,四通八达之妙,无愧于“天下第一廊”之美誉。
细心的游客可注意到回廊的墙面镶嵌着花样繁多的什锦洞窗、水磨漏窗,海棠形、梅花状、葫芦形……均用上乘耐久的水磨青砖打磨而成,若断若连的艺术效果、似隔非隔的朦胧迷离,颇具借景生辉之趣、移步换景之妙,那一扇一扇的花窗浑如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透过漏窗,看花落花开、霁月流云,窥睹了何家老少主人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立体画诠释着何家130年褪却不去的美丽,“天下第一窗”因此而雄冠天下诸园。
西花园回廊包抄、厅楼环绕着一个大水池,通往水中心的那座四角飞檐的凉亭,看官是否觉得有几分眼熟?央视《红楼梦》《毕升》等百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都在此拍摄,琼瑶女士更是对此亭情有独钟,她的力作《还珠格格》《苍天有泪》《青青河边草》也都在此取景。“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想当年,何家老少爷们环池四面,观戏赏舞、听曲纳凉,那池水也起到良好的扩音效果,这座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上戏台,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北面依墙的片石山房是石涛大师叠山的人间孤本,山腹藏有两间石屋,西室半壁书屋,中室涌泉琴桌,冬暖夏凉,无异于一个天然空调书房,由此名列“天下第一山”。
除了四个“天下第一”,何园另有一处鲜为人知的绝妙光景,片石山房西廊壁上挂着一面方镜,站在不同角度观赏,山池花木如一幅变幻画卷徐徐展开,人称“镜花”;山房对面有湖石假山,光线透过山洞口,映在水中宛如一轮皎月,随游客脚步移动,时如圆镜,时如镰刃,池鱼穿梭月间,瞬息月碎,光影缤纷,形成“水月”,想起扬州与月亮的宿缘,诗人曾不啬诗词赞美扬州的月亮,如“二十四桥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然别出心裁地把月亮奉为座上宾的,何家主人却是头一份。
归去来兮,人生恍若一梦,功名富贵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虚幻而不可捉摸。何老爷早已参透这人生真谛,便将心力倾注于悉心教导子孙之上。清幽安静的西北一隅,有一栋独立的读书楼,何家大公子何声灏曾在此发愤苦读,被皇帝钦点为翰林,楼内至今仍保存着江南贡院乡试试卷、进士及第捷报、十一项治学家训,这里,走出了留美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何老爷在这寄啸山庄与世无争了18年,年近古稀却壮心不已,他去了上海创办教育,送两个孙子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法律,何世桢、何世枚兄弟学成归国后,创办了“持志大学”,实现了何老爷的兴学理想。
一百年来,何园易主,早已物是人非,漫步何园,仿佛游走在何老爷的心灵世界。我想,何园之所以堪称扬州园林压轴之作,倒不在于四个“天下第一”、造园艺术的妙手天工,更在于何老爷的人格魅力:他不甘同流,寄啸林泉;他眼光高远,培养子孙;他心胸开阔,容纳西洋文化;他老骥伏枥,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往昔的风光、财富、豪宅一去不复返,然而人才辈出、精英荟萃的何家血脉仍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眼中的美景固然悦目,胸中的风景更为赏心。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