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孝 道 之 光 辉

当我在网上读到“儿食剩骨,正餐奉母”的故事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这是一种对孝道最质朴却又最深刻的诠释。

故事发生在河南南阳,主角是8岁的小男孩小博。小博就读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本是一份寻常的福利,却在小博这里演绎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没舍得吃那份免费午餐,而是小心翼翼地打包好,把它带给了自己的母亲。隔着栏杆,小博看着母亲将饭全部吃完,那目光中充满专注与爱意,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生活或许困苦,食物或许匮乏,但他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敬重与爱,却比任何珍馐佳肴都要珍贵。他默默地吃着剩骨,把正餐留给母亲,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在那个小小的家庭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这默默的付出和对孝道的坚守。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用他们的爱和心血浇灌我们成长。母亲那温暖的怀抱,父亲那坚实的肩膀,都是我们生命最初的依靠。当岁月在父母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当风霜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我们能做的,难道不应该是像故事中的儿子一样,以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吗?

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我们总是借口工作忙、应酬多,而减少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付出,却很少去思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与故事中的儿子相比,我们拥有的物质条件好了太多,然而在孝道的践行上,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母亲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自己却默默地吃着剩菜剩饭。如今,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我才真正明白母亲那些年默默付出背后的爱与牺牲。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次温暖的陪伴,都可能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儿食剩骨,正餐奉母”的故事,像一束光照进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我看到孝道最纯粹的模样。它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一直以来,“二十四孝”的故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有多少动人的孝道故事在流传。那些普通的儿女们用他们的行动传承着孝道的美德,就像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这个故事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愿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儿子一样,以孝道为基石,构建起与父母之间最坚固、最温暖的情感桥梁。让孝道的光辉在每一个家庭中闪耀,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不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爱的环绕下安享晚年。

霍永安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1-1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821.html 1 孝 道 之 光 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