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在山东曲阜孔庙东侧,坐落着一处占地7.5万平方米的衍圣公府,俗称“孔府”。曲阜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和生活过的地方,衍圣公乃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衍圣公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衍圣公府是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前衙后宅建筑布局。衍圣公府的衙署和内宅之间,有一道门隔开,此门称内宅门,是衍圣公进出的必经之路。让人警醒的是,在宅与衙分界处的内宅门里,有一堵照壁,上面雕刻着一幅特殊的彩色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孔氏《戒贪图》。
这幅戒贪图上,醒目地画着一种动物,从外部形状上看,它有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酷似麒麟,但本质上与麒麟有天壤之别,它便是传说中的另类神兽“犭贪”,它不吃五谷杂粮,专吃金银财宝,并且贪得无厌,此图遂称《戒贪图》。在这幅图中,“犭贪”狂奔于天际彩云之中,无所顾忌地占有着各式宝物,彩云中无数珍宝全被它占有,但它仍不满足,目光死死地盯着太阳,张着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勃勃,欲壑难平。可悲的是,最后吞日不成,终因贪得太多,竟葬身大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士历来重视廉政建设,讲究“为政以德”“政者,正也”。作为孔子的后裔,他们也一直信奉遵守着这些规范,因而孔氏家族中,曾出现过很多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他们为官清廉,秉公执法,无所屈挠,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但是,也有不守规矩之人。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孔子第六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弘绪,字以敬,号南溪,3岁丧父,8岁祖父孔彦缙去世,由母亲王氏抚养长大。景泰六年(1455年)十二月,袭封衍圣公爵位。袭爵当天,代宗皇帝见弘绪还梳着儿童发髫,命宫人把他的头发剃掉,并让他保存好交给母亲保管。这是皇帝对孔弘绪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个成人礼,使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并好好读书,认真做人,成为国之栋梁。同时,还赐其玉带及“谨礼崇德”金图书印等。代宗皇帝看其年龄幼小,恐有什么闪失,又下敕书,告诫他要“钦承祖德,聿体朕怀,修身谨行,以孝悌为先,力学亲贤,以诗礼为本。”此后,弘绪谨遵皇帝教诲,刻苦读书,承袭孔氏家族门风,成人后,娶大学士李贤之女为妻。但是,孔弘绪终因生长环境优越,再加上岳父李贤为大学士,有权有势,不知不觉中便忘乎所以,把祖宗教诲、皇帝重托统统抛在脑后,酿成大患,引起朝中大臣不满。《明史·列传·儒林》曰:“弘绪少贵,又恃妇翁大学士李贤,多过举。成化五年被劾,按治,夺爵为庶人,令其弟弘泰袭。”王世贞所著《皇明奇事述》载:“成化丙戌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孔弘绪就这样被削去了爵位,废为庶人,由其弟孔弘泰袭封衍圣公。弘治十七年二月,56岁的孔弘绪在忏悔中病逝。
后来,孔府袭封的衍圣公请工匠绘制了这幅孔氏《戒贪图》,还立下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看似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一定要以德为本,保持清廉俭朴形象。《戒贪图》作为家训,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
▲《戒贪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