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专业摄影素养
松学宝

近年来,媒体融合对新闻摄影的影响越来越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再谈新闻记者的专业摄影素养,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再次强调传统媒介时代里,新闻摄影记者多年形成的一些优秀的专业素养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媒介融合确实给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新形势下,传统的专业素养不但不能被逾越,有些还需要摄影记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秉承传统的同时,新闻摄影记者需要在理论上加深对媒介及媒介融合概念及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这些将有助于摄影记者梳理出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高专业素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意义。

“融合”已经在进行中,融合中的新闻媒介自然对新闻人包括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传统媒介中,新闻摄影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兵种”,它的媒介融合指“把音频、视频、图表和静态照片结合在一起运用,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逐渐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对互联网的一个对策”。新闻摄影记者无论从顺应媒介变化还是自身生存的角度,都应积极接受“融合”给自身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动学习新知识,更新思维方式,培养适应媒介融合需求的专业素养。

坚定政治立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空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在享受着信息“美味”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和侵略正以隐性化策略发生,特别在新闻行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影视文化传播等形式,在我国宣扬西方文化,当前,网络也成为美国对中国输入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合理应用数字技术,坚守真实性原则。快速发展的数字处理技术给以抓拍为主的摄影记者带来很多便利,新闻摄影提倡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进行抓拍,这对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要求很高,再好的摄影记者也有措手不及的时候,如果抓拍的照片不让人满意,在不违反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用数字处理技术调整曝光、色调或适当地剪裁是允许的,但是过分依赖数字处理技术,首先会使摄影记者在抓拍时降低对曝光、构图的要求。其次,数字处理技术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要求的降低,会使摄影记者犯下违背新闻原则的错误。虽然照片过度处理现象在传统胶片时代就存在,但在媒介融合时期,特别是借助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了更加广泛和恶劣的影响。近年来,借助数字技术造假的国内外假新闻照片事件层出不穷。2003年《洛杉矶时报》上刊登的英军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照片;2006年获“华赛”金奖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2010年第53届荷赛取消的乌克兰一摄影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街头大战》中的一张照片,都是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过的失实的新闻照片。

做全能型新闻摄影记者。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我国更早地广泛实行视频截图、多媒体联合等形式来延展新闻摄影的报道,纽约时报还给新闻摄影记者提供平台,鼓励其注册个人新闻摄影博客。许多院校新闻摄影相关专业开始开设媒介融合课程,以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全媒型记者。

首先,新闻摄影记者需掌握静态新闻照片后期制作的基本技术即电子暗房技术,能熟练地用软件对新闻照片进行剪裁、色调调整、反差调整等。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是新闻摄影记者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

其次,把握不同媒体的特点,并不断学习和掌握不同媒体的采集技术。静止照片的魅力在于展现其“决定性瞬间”,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印象,在回顾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候,“决定性瞬间”的新闻摄影照片会比其他媒体形式更先映入人的眼帘和容易回忆。而视频影像的优势是回放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增进人们对事件始末的了解。音频媒体则可以在不打扰听众手头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大众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摄影记者,要熟知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学习多角度的新闻采集方式,以多媒体的思维方式思考新闻、采集新闻,拓展和深化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

再次,详细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以纸质报、网络报、手机报为例,纸质报版面空间有限、承载的媒体类型有限,应以发布经典的“决定性瞬间”新闻摄影作品为主要报道方式,落脚点在于提供详细的解读。网络报能展示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而且展示空间大,其落脚点就在于提供详细的细节。手机报因受到手机屏幕所限,它的展示空间有限,所以图片和视频的拍摄景别尽量选取近景、中景,文字尽量简短。另外,受手机网速的限制,视频尽量短小,同时,手机报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即随身携带随时读取。因此,手机报的新闻落脚点在于告知。媒介融合时期,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按照不同媒介的需要,把采集到的照片按照不同媒介的需要,制成多条新闻摄影稿件,实现一条新闻多种媒介同时发布。

最后,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即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网络、手机等媒介均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互动。新闻摄影记者要转变观念,在做好报道的基础上,做好应对互动的思想准备。

从表面上看,媒介融合似乎对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能型记者说起来容易,却给已适应传统媒介报道和思维方式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实际上,媒介融合给摄影记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新闻摄影的后期制作、传输比从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给摄影记者学习新技术、新思维提供了时间。全能不一定是样样精通,更应该是一专多能。真实性、客观性、审美性仍是一则优秀新闻摄影报道的核心,此外,精选角度进行深入观察和采访,提高拍摄质量应该成为摄影记者的不懈追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敏锐地觉察到媒介融合给自身工作带来的改变,及时学习新技术、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的融合工作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除了摄影记者需要提高其自身专业素养外,国家应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来管理媒介的大众传播行为,同时给优秀的摄影记者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理论
   第4版:文娱时尚
梅里雪山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七大优势解析
论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质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专业摄影素养
浅析如何推进香格里拉市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