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队卢浮展才艺
现在,终于可以喘一口气,说一说我对达州政府所在地通州城的初步印象。达州原来是个县级建制,升级为州级建制后,州府所在地通州城的规模扩大了数倍。放眼望去,四通八达的街道两旁,耸立着一排排的高楼大厦,15层至30层,使不宽阔的街道显得狭小。这些现代建筑,无疑都是后来才建的,我抽空四处转转,也见到一些旧街道和旧建筑,诉说着旧城旧貌的故事。
就在寸土寸金的地方,仍然开辟出一块宽大的场地,称为“卢浮广场”。广场一侧,建起一座5层建筑群,容纳了数百家商铺和餐饮店,有四川的、重庆的,也有国内其他省市的,还有韩国料理。其中,少部分已开业,大部分仍在紧张装修和筹备中。
这当中,王晓明董事长名下的“热闹里火锅店”算是佼佼者,占地面积大,装修豪华,设备齐全,富有现代化色彩,所聘用人员达50余名,人人训练有素,着装整洁整齐,显示出达州一流的餐饮水准。经过紧张筹备,“热闹里火锅店”于2017年元月19日开业了。在1楼正门,早已布置两排花篮和宣传广告牌,除了有关火锅店宣传文字和图片外,还有东巴圣地纳西族古老支系纳罕人传统民间歌舞的内容。上午10时,东巴圣地民间艺术团5人小分队,吹奏起传统葫芦笙舞曲,跳起纳罕传统歌舞《阿哩哩》。色彩斑斓的纳罕服饰,悠扬洪亮的葫芦笙,高亢的歌声,欢快优美的舞姿,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观看。迎宾人员热情招呼,客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纷纷跟在引导员身后,径直朝5楼热闹里火锅店走去。不一会,火锅店坐满了客人,一面就餐,一面观赏圣地民间艺术团的演出。
第一个节目是小合唱《欢乐热闹里》。这是一首行业歌曲,杨正文作词作曲。曲调优美,歌词道出了“热闹里火锅”的真谛:“森鲜火锅旺,山茅野菜香;百年江湖强,大西南美名扬。”接着,表演东巴圣地白地神川纳罕民间传统歌曲和舞蹈,曾获“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大奖赛”金奖的《白地峡谷景色美》,让听众兴趣大增,掌声不断。“叔叔阿姨们,兄弟姐妹们,大家来相聚,请喝一碗纳罕酒......”《纳罕敬酒歌》表达了纳罕人热爱生活的意愿、热情好客的习俗和情感。独唱《月亮花》,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大奖赛金奖,并作为第一支曲收入《全国获奖优秀歌曲集萃》一书。歌手和玉林、杨桂莲演唱《情歌对唱》:“白云朵朵聚,情人来相聚;云聚有散日,情人不能散。流水条条聚,情人来相聚;水聚有散日,情人不能散。”意境优美,引得客人忘食倾听。和桂生独奏《纳罕儿女多欢乐》,悠扬洪亮。演出的节目还有歌舞《纳罕祝福歌》,传统民歌《太阳金线长》、《三月开黄花》、《阿卡巴拉巴达咪》,合唱《欢乐酒歌》等。
一首行业歌的孕育诞生
许多创办事业的成功人士,因为自己本来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太重视文化素养,也就想不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是要用文化作为营养品加以不断滋润的,因而就会影响甚至阻碍事业的继续发展,待到他终于明白过来时,往往是他的事业已然失败或破产之时,这种事例人们不难找到。
王晓明董事长文化水平不低,又能与文化水平高的人做朋友,并能听取文化人的建议和指导。经过王晓明的朋友、中日两国文化研究学者、文化商业设计师王超鹰先生的介绍,王晓明才认识了我,并很快与我成了好朋友。为了答谢他对我和我的团队的殷切帮助,我想到可以用我掌握歌曲创作的能力,自告奋勇地为他的“热闹里火锅”创作一首既好听又好唱的行业歌曲。令我欣慰的是,这个想法一经向他提出,立刻得到了他的赞同,并郑重请我尽快创作出来。
我从重庆回到香格里拉白地后,立马进入这首行业歌的酝酿创作。我在这之前虽然没有创作过行业歌曲,但也曾为学校及单位创作过校歌、队歌等。我初步地了解到,要创作一首行业歌,应当做到以下几条:一是歌词应当概括出这个行业的主旨、目标和奋斗精神;二是歌词要琅琅上口、易学易记;三是音乐旋律要积极向上,能鼓舞斗志,四是曲调要朴实无华,易学易唱。有了认识和思路,很快进入了创作阶段。
根据王晓明提供给我的《热闹里火锅文案》,我知道了这家火锅店的主旨是:要办成一个森鲜火锅集市,要建成一个新鲜食材矩阵,让食客新鲜看得见,由专门的基地提供新鲜食材,争取成为达州地区最优秀的餐饮企业。根据以上资料,又实地参观、品尝了王晓明设在重庆的民稼实业、百年江湖、大西南等火锅店,我很快写出了歌词:热闹里,热闹里,森鲜火锅美;热闹里,热闹里,山茅野菜香。森鲜火锅美,山茅野菜香。热辣又可口,美味世无双。 竹海春冬笋,糖水米米茶。手艺独一份,人人争品尝。民稼实业大,百年江湖强; 重庆火锅多,大西南美名扬。原生态歌舞,人人都夸奖。热闹里啊热闹里,热闹里啊热闹里,原生态歌舞,人人都夸奖。
以上只引用了部分歌词,但也概括了“热闹里火锅”的基本内容。按照创作歌曲的规律,先作词后作曲,我在写歌时原先也是这么做的。但后来发现了一个捷径,或者说是创作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每当有一个写歌念头时,我就跑到山上,边走边漫无目的地哼些旋律。久而久之,脑海中忽然跳出一两句极有韵味的乐句,再把它们扩充为一串弦律,再将它联缀成一首曲子。此时,再去联想歌词,按照预先考虑好的主题写成一段歌词,再把乐谱修改成能配歌词的乐章,形成一段完整的歌曲之后,又补写第二、第三段乃至五、六段歌词。这样,既写出了优美的旋律,又写出了优美的歌词,一首好歌就算创作完成了。这种做法,与传统的先写词后作曲的创作规律有些不同,但结果是写出了好歌,每首都有纳罕民歌(或其它民歌)的特色,以致不少人把它当作“纳罕民歌”。我的许多带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歌曲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也有另一种情形,即先写出一段歌词,再配以恰当的乐句,再写出另一段歌词,再配上另外的乐句,然后把这些乐句联缀成完整的歌曲。又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下来,之后再把歌词配齐。我创作歌曲,喜欢一手作词作曲,觉得这样才至善至美。这是建立在我既懂作词又懂作曲的基础上,才能驾轻就熟的。《热闹里之歌》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在设计歌曲旋律时,我考虑到它唱的是四川省达州市一带的汉族同胞的歌,应有汉族歌曲的特点。中间加了小段数板,设计了几处反复和收尾。
这首行业歌的创作成功,老友超鹰功不可没。2017年1月14日,他从广州飞到重庆,第二天又乘火车来到达州,仔细聆听了我的队员演唱的《热闹里之歌》,又反复阅读了打印好的歌词。对歌曲部分,他认为写得很好,不必修改了。对于歌词部分,他提笔修改了几处,我认为改得很好,全部予以采纳。从中我肯定了两点:一是他作为我的多年的知心朋友,主动提笔修改歌词,完全是为了我好,是在主动帮助我;二是他具有很高的文学功底,修改之处都是原词存在不足之处,经他一改就通顺很多,也注意了押韵 。
在他的建议下,我的队员们又专门唱给王晓明等企业领导。他们听后,一致认为很好,可以采用。至此,这首行业歌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