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南宋马远的边角构图

《梅石溪凫图》 马远作

刘光平

南宋绘画的探索与变革,很大一部分隐藏在马远的边角山水里。遥望着五代巨嶂山水的宣言式屏障,又承接了北宋山水画的全景式逼迫,南宋的绘画天地与衣冠南渡的家国背景一样,蜷缩于狭小的空间里,宛如孤舟,飘浮不定。

在如此孤寂的景况下,大山大水已然不在,不堪回首的故国明月已经难以照彻画家们的思想暗角,作为“南宋四家”的重要人物,马远力破五代及北宋画家的基本方式,用他独有的构图形式和笔墨语言,使山水画的雄浑崇高转向了诗意内敛,打开了中国山水绘画的另一扇窗子,让光线从铺张的空白里照射过来,让人们看到了一条空气清新的通幽小径。他的构图方法,被称为边角取景、虚实相生的“马一角”。

马远的构图非常极端,就是果敢地抛弃了全景山水的多重约束,通过大胆的视觉革命,用简约的景物特写来代替全景写生,把主体画面放在整个画幅的一个角落,然后用大面积留白来暗示无限空间,景物特写之外的地方都毫无顾忌地空着,像是那些丢失在北方的梦中之景,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让人生发出更加空旷的想象力。在空旷的画面里,马远用猛烈的笔墨来强化主体景物,强调处于边角地带的特写画面的存在感,充满刚劲之美的大斧劈皴沿袭了大宋的晚霞余辉,笔触凌厉如刀削斧凿,墨色变化呈现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坚实气象,山石树木无不质感毕现,景物虽小却又硬朗有力,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这是李唐之后的一次巨大革新,其遵从的是李唐的绘画精神,砍掉的是传统程式的求全求大。在马远的艺术直觉里,主体景物像是一串串省略号,极简而克制,却又无法回避,仿佛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前辈画家李唐的那些丰富而全面的细节像雾一样消逝了,或者说是已经浓缩为一种情绪,马远用尽量少的景物来把这种情绪扩散致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产生更多的想象,让成串的省略号变成了无穷的问号。在这里,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隐忍低调,却又被巨大的空茫裹挟着,被无形地彰显和放大。在这里,虚与实得到了合理的融汇,无尽的禅意朝我们涌来,这是中国绘画的精神,偏安一隅的南宋山水深深地透了一口气,获得自由自在的呼吸。

马远的艺术是南宋生存空间的巧妙突围,也是其文化转型的唯美缩影。有评论说,马远的构图和笔墨创新产生了跨时空的艺术辐射,开启了明代浙派的技法源头,成为日本水墨的启蒙范本。甚至到后世的张大千,也曾借鉴马远的边角构图方法,创作了诗意浑然的泼彩山水。

《梅石溪凫图》是很能代表马远构图风格的作品之一。这幅图由峭立的石壁、扭曲的树枝和水里的野鸭构成,石壁向上直立在画面的左侧,并从左上方向右延伸,树枝不是从地面上长出来,而是从空中和画面上方的石壁横着伸展而出,右下角将近占据了整幅画面三分之二的地方被设置为以空白为主的天空和水面,水面是只用细笔勾勒了一点波纹,然后有几只灵动的野鸭子在水里活动。整个画面墨色比较重的景物在左侧和左上方,大片的空间被巧妙地留白,这就是典型“马一角”的构图方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3-28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0190.html 1 南宋马远的边角构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