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风雪回家路

雷亚梅

冬夜,披衣闲坐,陪孩子一起诵读唐诗,读至李白的《北风行》,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让我不禁忆起2008年那场大雪,忆起那年冬天的漫漫回家路。

2008年初,我正在县城读高三。这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南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严重暴雪灾害。持续20多天的雨雪冰冻,压垮了房屋,压断了电线杆,我就读的学校停水停电,只能提前放寒假。从县城里的学校回到大山深处的家,有70多公里,其间部分道路已彻底停运,只能步行。

凌晨五点多,我和同镇的6个高三学生,背着厚厚的复习资料,从学校出发,开启艰难的回家路。刺骨的寒风刮过,白茫茫的雪地里,连只飞鸟都没有,柳宗元笔下“千山鸟飞绝”的情境照进了现实。

我们一行7人,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后,碰上了一辆从西安开过来的大巴车,那辆大巴的车轮上绑有粗壮的防滑链。大巴车在经过我们身旁的时候,停了下来,一位老乡从车上走下来,询问我们情况,得知我们只能步行回家后,热情地邀请我们上车。上车后,我们才知道,车上坐的都是从北方务工回来的老乡。大巴车司机是个西安人,他自豪地说:“这种路面,只有我这种经验丰富的北方老司机,才敢开车,你们南方司机哪见过这场面。”青涩的我们,诚恳地向司机大哥和车上的老乡们表示了感谢。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因为不同路,且我们剩下的路程全是雪泥土路,我们在岔路口挥别了大巴车。此时,我们回家的路仍有20多公里。

下车后,我们继续行走在冰天雪地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们逐渐体力不支。举目望去,漫天飞雪,四野茫茫,水桶粗的大树也被压断了腰,枯枝上挂满了张牙舞爪的冰条,绵延的山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我们不停地摔跤,又不停地爬起来,凛冽的寒风刮得我们耳朵炸裂般地疼。

不知走了多久,脚底好像在踩“棉花”,背上的复习资料已沉重如山。我们当中有人撑不住了,开始坐在雪地里大哭。风呼呼地刮过,为了给自己打气,我念起了《七律·长征》,大家听到后,一齐对着纷飞的大雪大声背诵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气势磅礴的诗句,穿透无边的寒冷,给了我们爬起来的力量。我们7个人手拉手,爬起来,互相打气,互相鼓舞,继续前进。

一直摔,一直走,泥一脚、冰一脚、雪一脚,我们就这样一直走到了黄昏。当远远地看见一缕缕青灰色的炊烟时,我们知道家就在眼前了。那一天,大地将最后一抹温柔留给了我们,在我们快到家时,太阳奇迹般地穿云而出,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大地,染成了亮闪闪的金黄色,原本银装素裹的世界瞬间光芒万丈。我们开始欢呼,兴奋地冲着大山呐喊,大山回以更加高涨的回响,似乎在热烈地欢迎我们的归来。伴随着天边的落日,我们穿过羊肠山路,穿过蜿蜒的田埂,终于走到了家。

多年以后,每当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碰到难题,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那一段爬山涉雪的归家经历,就会涌上心头,继而那一抹雪地里的亮光,陡然间照亮心田,眼前的世界也就豁然开朗。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3-03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9764.html 1 风雪回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