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归乡之路,心之所向

马鑫宇

如今,我坐在家里那张熟悉又陌生的书桌前,窗外是熟悉的街景,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我的思绪如同这跳跃的光影,飘回到那些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岁月。

考上大学,我背上行囊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东北求学的路。那是一段充满新奇与挑战的人生旅程,东北广袤的大地、豪爽的民风、独特的文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乡愁,它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家乡紧紧相连。我开始更加深刻地思考家乡的意义,我意识到,家乡不仅仅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精神的寄托。我越来越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怀念那里的亲人和朋友,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我开始明白,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是我永远的根。

我的家乡维西是一座位于“三江并流”腹地的美丽小城,它宛如一颗隐匿在大山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大自然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壮丽,金沙江的雄浑、澜沧江的壮阔、怒江的澎湃,像是大地的血脉流淌出生命的力量,它们在这片土地上交汇,碰撞出震撼人心的奇观,两岸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时不时有鸟儿清脆啼鸣,宛如仙境,离开家乡后才明白绿水青山是多么珍贵、湛蓝澄澈的苍穹是多么难得。

毕业后,我带着这份对家乡的思念,回到了维西,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初到岗位,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我怀揣着满心热忱,渴望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记得第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收入测算工作时的情景。我们来到一位老党员家中,他家的房屋虽说不上富丽堂皇,但收拾得干净整洁,让人感到舒适惬意。当询问起他的收入状况时,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言辞恳切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帮了大忙,如今我的生活过得安逸自在,去看病有医保,家里的儿女可以参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家里养了多少头猪、小孩上学是否困难等小事都有人关心,每年还有乡政府的人来看望老党员。”亲身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他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党支部活动,并教导儿女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他满怀感恩之情,反复强调党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身处边远地区的像他这样的老人。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深刻地领悟到曾经在新闻中听到过的那句“一个都不能少”所蕴含的深厚人民情怀。是啊,在这纷繁复杂且现实的世界中,始终有那么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坚定了自己入党的决心。

离别时,老党员热情地给我们塞了些糖果。尽管工作了一天身体很疲惫,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这种温暖,不仅仅来自那几颗糖果,更来自老党员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我已在基层工作了三年。这三年里,我见证了家乡的点滴变化,亲身参与了家乡的建设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困难与复杂。现在的家乡,交通日益便捷,街道愈发整洁明亮,教育和医疗条件也有了显著提升,虽然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那不断向前的脚步清晰可见。每当夜幕低垂,我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望着那熟悉的山川,聆听着亲切的乡音,心中便会被温暖和力量填满。

家乡的美好、淳朴和包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坚持的勇气,在迷茫时找到方向。我愿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土地,让它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那份独特的魅力,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就如同在地坛中找到生命真谛的史铁生一般,我在家乡的怀抱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将沿着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与家乡一同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书写属于我和家乡的故事,让这份温暖与力量永远传承下去。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2-2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447.html 1 归乡之路,心之所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