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傈僳族传统舞蹈——“瓦器器”

傈僳族传统舞蹈“瓦器器”。

傈僳族传统舞蹈“瓦器器”。

和建芸 鲁茸追玛 李佳佳

“瓦器器”意为踏脚起舞,是一种广泛流传于维西县永春乡、攀天阁乡、维登乡、白济汛乡等傈僳族聚居地的传统舞蹈。2013年11月,“瓦器器”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瓦器器”又名“瓦器此尼托”,即“瓦器十二脚”或“瓦器十二段”,从“一脚”跳至“十二脚”,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从年头跳到年尾,是傈僳族传统舞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与“阿尺木刮”歌舞并称为傈僳族民间歌舞的“双翼”。

“瓦器器”是傈僳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每逢节假日或有喜事时,傈僳族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跳“瓦器器”,少则几人,多则几千人。男女老少手牵手,跟着乐师、围着篝火尽情打跳,在“菊律”(六孔笛)“起本”(四弦琵琶)“吉资”(二弦琴)三大传统乐器的合奏下,以变化无穷的步伐,尽情舞蹈、抒发心中欢乐。

“瓦器器”十二脚舞蹈的舞曲以菊律、吉资、起本三大传统乐器伴奏,只舞不歌。演奏时,各种乐器按自己固定的和弦进行。高音以菊律吹奏为主,低音以起本、吉资共同伴奏,不同的舞步需要奏出相应的节奏,形成和谐的和声效果。整个曲调热烈奔放,节奏鲜明强烈。

“瓦器器”的舞步以跺、踢、踏等动作为主,以一脚(“提托瓦”)为基本动作,在此基础上反复派生其他动作来表现十二段的舞蹈动作变化。(据传,维西县永春乡色玛底村一带曾流传着更为久远的“尼次里托瓦器”即“瓦器器”二十四段,但目前真正能跳二十四脚的人寥寥无几。)节奏从慢到快,动作难度逐步加大。一脚“提托瓦”意为欢乐地迈步在前进的征途上。二脚“民托哇”意为在欢乐的舞步中探寻前进的方向。三脚“洒托哇”意为欢快地跳起舞蹈,献给养育我们的父母。四脚“哇正里托”意为欢乐地跳起舞,共祝同胞相聚。五脚“哇正娃托”意为继续欢快地跳起舞蹈。六脚“哇正辍托”意为迈步快速起舞,克服困难向前进。七脚“哇正拾托”意为跳起欢快的舞步,迎接好运到人间。八脚“哇彦狠托”意为连续快步跳起来,祝愿福气到大地。九脚“哇彦古托”意为跳起舞步最多的舞蹈,展示傈僳族族勇敢、团结、勤劳、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十脚“哇正次托”意为欢乐地跳起庆祝丰收的第一步舞,这象征祈愿好年成,拥有幸福年。十一脚“哇正次提托”意为欢乐地跳起庆祝丰收的第二步,象征幸福来临时要送上祝福,安逸的日子要尽情欢乐。十二脚“哇正欢尼托”,为前十一脚旋律和动作的总和,意为欢乐地跳起庆祝丰收的第三步舞,象征真诚地欢迎朋友,一起庆祝丰收,欢庆胜利。

“瓦器器”在舞蹈过程中,以脚的动作带动全身,并扭动,舞蹈动作各有千秋,有的缓慢温柔、有的矫健有力、有的活泼多变、有的贯穿游戏,舞者通过互牵双手、互撞臀部等动作,达到乐中再取乐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傈僳人民团结、勤劳、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瓦器器”的曲调和步伐和谐一致,其调式多为羽调式,流畅、轻快;舞蹈节奏鲜明强烈,刚柔兼济,错落有致;舞步的跺、踢、踏等动作层次分明,粗犷又不失柔美。2022年,在维西县傈僳族音乐人浩元光和民间器乐艺人余国清、余功、余新彪等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傈僳瓦器》十二脚跳脚曲谱和音频的制作,结束了《傈僳瓦器》只有乐没有谱的历史,为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瓦器器”的歌、舞、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供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7-26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423.html 1 傈僳族传统舞蹈——“瓦器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