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024年1月23日第四版)
第一章 山水篇
雪山巍峨 峡谷纵横
东旺的桥
过河架桥,涉水用船。桥与船,是古老的水路交通工具。东旺河从北向南流经东旺全境,滔滔河流把东旺划成两岸;两岸高山深谷中流淌着十二条“隆曲”(小河),要渡这些大河、小河,桥梁便成为连接两岸的最佳选择,东旺最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原木平面桥、木板桥、伸臂桥。
在东旺河的支流“隆曲”上一般架设独木桥、原木平面桥和木板桥。尽管隆曲小河流水湍急,但河面狭窄,最适用于架设独木桥和原木平面桥。独木桥,东旺藏语叫做“栋臧”,意为一根原木桥。架设“栋臧”很简单,沟里森林资源丰富,在河边选一棵粗壮、笔直、修长的大树,砍倒后直架于河面上通行,仅供单人行走。
河谷地区各村的牧场都在高山上,春季里要把羊群、牦牛赶到牧场上去,秋季里牲畜要下山,为了解决牲口和驮畜的过河问题,常常在小河上架设平面原木桥。架桥时先要在河的两头用石头砌好桥墩,选择粗细均匀的三四根笔直树木,砍倒后将原木的一面削平,平面朝上平行架于河面,稳稳固定在桥墩上,平面原木桥便架成了。也有下面架原木,上面横铺木板的,木板用竹绳捆绑在下面的原木上,防止木板掉入水中,这种桥叫做木板桥。
伸臂桥,是东旺最为常见而古老的桥梁,伸臂桥最具特色,其形状为方正架构的桥体,承受力强,稳固安全。建造伸臂桥对木材的要求很高,特别是作梁和柱的木材要粗、直、长且质地优良。建伸臂桥一般选择在河面比较狭窄、地势平缓、便于通行的地方,伸臂桥由桥墩、桥柱和桥面三个部分组成,桥墩建在河的两岸,长方形,用原木叠加起来,里面填充石头加固,作为桥的基础部分;桥柱共有八根,河的两岸各四根,通常穿插在桥墩里面加固桥墩;桥面由两边伸臂梁和中间连接梁两个部分组成,两头桥墩上平铺五六根粗细匀称的原木,由下而上层层叠加,层层加长,通过河岸两边的伸臂梁加长,加大桥的跨度,在伸臂梁上加上连接梁,便跨河为桥,连接两岸畅通,解决隔河交通的不便。
过去东旺河上有达赞、木赞、普顶赞巴、崩主赞巴、白玉赞巴、绒赞巴、克斯赞巴、思仁赞巴等伸臂桥,伸臂桥在东旺的交通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古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被现代的石桥、钢索吊桥、钢筋水泥桥代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东旺河上的交通工具除了伸臂桥,还有木筏子。木筏子东旺藏语叫“适”,划木筏子叫“适捉”,用于交通、运输、捕鱼,但因为河流比较湍急,用木筏子渡河的情况比较少。1957年的平叛战斗中,虽然是汛期河水猛涨,东旺好汉仍划着木筏子把解放军战士一批批送到河对岸,投入战斗歼敌。木筏子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未完待续)
祁继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