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宝民
清明节扫墓祭祖、缅怀逝者、追念故人是传统习俗,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把这种哀思写进了诗词中,用以表达内心的凄苦之情。
白居易曾在两首诗中从总体上描写了清明那天人们扫墓祭奠亡人的凄惨情形:“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眼中是焚烧纸钱的烟火,耳中是凄切悲伤的哭声,伤怀之痛跃然纸上,风雨无阻的思念,依然在诉说着别离的苦痛。“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和前一首一样,也是对清明氛围的渲染,用谁家哭作为设问句,用哭不闻来形容阴阳两隔的无奈,阴阳虽两隔,偶断丝却连,幽幽的思绪、淡淡的哀愁,尽在不言中。
罗隐的《清明日曲江怀友》是在清明那天写给两年前过世的朋友的。“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在诗人的眼中,曲江的流水也发出悲凉的呜咽,开满枝头的杏花也和人一样满怀着离愁,家中的妻儿也应有着同样的思念,幽幽的长歌伴随着流淌的思绪,而泪水也终于流下。
如果说前面几首诗读后让人内心伤感的话,那么高翥的《清明日对酒》则把这种意绪推向了极致:“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纸钱飘飞,化作白色的蝴蝶;相思成血泪,恰似红色的杜鹃鸟;人间天上两茫然,泪洒清明哭啼鹃;休说清明花正好,飞花逐梦落坟前!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衬托出离愁别绪,这首《清明日对酒》,就写得幽婉凄凉、如泣如诉,把阴阳两隔的痛楚抒发得淋漓尽致,使漫山遍野都飘满了思念的长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