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佤族水酒制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佤族同胞的春节食俗就非常独特:吃烂饭,饮布来侬,喝煮茶。
烂饭是佤族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是佤族同胞春节期间款待亲朋的美味佳肴。佤族以大米为主食,但他们的饭食和其他民族不大相同,他们喜欢把米煮成烂饭,一种半干半稀的饭。把米、青菜及盐巴、辣椒、肉(鸡肉、猪肉、牛肉)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烂即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鸡肉烂饭。佤族人的鸡肉烂饭既可以当饭,也可以当菜。鸡肉烂饭比普通米饭软糯,比稀饭干一些,其主要特点是“烂”,是饭和菜的“综合饭”,但主要原料还是大米。这种饭的制作方法:选取刚开口叫的公鸡,屠宰清洗后,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放入五加皮、酸笋、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浆子、盐、苏子、茴香叶、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边煮边搅,煮熟后,就成了鸡肉烂饭。鸡肉烂饭使用本地土鸡,忌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敬。做好的鸡肉烂饭色泽鲜艳、味道香浓、独具特色。佤族人的春节餐桌上,永远少不了鸡肉烂饭。
因处理加工鸡肉的方式程序不同,鸡肉烂饭分两种:一种叫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烂饭。以手撕最为讲究和地道。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将屠宰清洗好的鸡体放在清水中煮熟、捞出,将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鸡汤里煮,稍煮一阵,放入一把酸笋,至大米煮烂,稠度在米饭与稀粥之间时出锅。这时,用手将煮熟的鸡肉撕碎成肉丝块,将切细备好的薄荷叶、茴香、香辣蓼草等撒在鸡丝块上,再撒上花椒面、食盐、辣椒面,搅拌均匀,倒入烂饭里调匀,手撕鸡肉烂饭便做成了。
佤族人的鸡肉烂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佤族水酒是阿佤人自制的一种酒类饮品,佤语称为布来侬。佤族水酒的制作,主要以玉米、稻谷、高梁、小麦、苦荞、红米、糯谷等为原料。酿制时,先将原料炒黄至发出香味,然后用石磨磨碎,在磨出的原料上洒上少量清水后拌匀,再用木制甑子蒸熟,堆晾在簸箕上,待凉后拌以适量酒曲,用芭蕉叶垫在箩筐里将酒料捂严,放在火塘边或阳光照射的地方晾晒,待四、五天后发酵,散发出香甜的酒味。这时,打开芭蕉叶,把酒料放入备好的酒坛,将坛口封严,放置在阴凉处,数月后(一般不低于一个月)打开,灌水、过滤,就可以饮用了。饮用时通常以葫芦做酒壶,竹节做酒杯。他们将葫芦蒂头打开一个小圆洞作漏口,倒放在套箩里,在葫芦内装上酿好的酒料,水酒就从葫芦漏口流到酒器内。
佤族有“无酒不成礼”的习俗。佤族人家每年都会酿上几坛水酒,是婚丧喜庆、逢年过节和祭祀的必备饮品。佤族人饮酒有一个独特习俗:饮酒时只喝酒不上菜,等喝完酒之后才把菜端上来。佤族水酒有散热、解毒、驱乏、壮身的作用。由于佤族水酒酒精含量低,又被称为佤族啤酒。
煮茶是佤族人在春节时待客必备的上品,也是他们传统的饮料。一般用粗制的绿茶与当地产的大叶菜放入大砂锅中,在火塘上慢慢煮沸,一锅茶煮到只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这个过程犹如“煲茶”。用这种方法煮出来的茶,提取的是精华,自然味道浓郁,是佤族人春节期间的待客传统饮品。但这种茶熬得过久,茶汁比较苦涩,只能用舌头“点”到为止。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