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藏族记者的文化随笔》,全书由物质文化、信仰文化、言语文化和七彩文化四个板块组成,14万多字,插图纪实性图片200多幅,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相得益彰。其中,物质文化8篇,信仰文化8篇,言语文化5篇,七彩文化9篇。该书有望在今年年底出版发行,与亲爱的读者朋友见面。
该书是以藏族文化为主要背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历史传说、人物故事的同时,关照现实背景下藏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
一、关于物质文化
高山、湖泊、雪山、沙漠、草地、河流,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特点,让世人魂牵梦萦。我们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三极”“世界屋脊”“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之上,这里地域辽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生物多样,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物质文化,哺育着我成长。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就是物质文化,其包括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通过这些物质载体,极力表现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与文化的关系是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实这两者的关系是由人来调和的关系。在物质上表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文化内容,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人与文化的关系。
因此,我们作为自然人也好,社会人也好,普通人也好,在物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文化体验,努力整理成文字,记录于纸张上,记载在书本里,与读者们一起分享,是一种唤醒记忆的文化体验或经验理论。比如,我在《藏袍穿在身上最温暖》《独具特色的藏族青稞文化》《舌尖上的藏族美食》《藏族歌谣里的民居文化》等文章中,记录的藏袍、青稞、美食、民居、古城等物质文化事项,它们承载的文化积淀深厚,地域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多彩,审美意蕴鲜明突出,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从中能够体会到藏族这个民族的微妙心灵和创造智慧。
另一方面,我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十分具体地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以及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比如,我在《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藏族工艺》《丰富多彩的藏族节庆》《藏族文化艺术印象》等文章里,记录的工艺、节庆、艺术等内容,也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文化,用科学、艺术和情感的表现手法,用我们现在的物质理论概念来解释就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关系。
二、关于信仰文化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海拔极高、空气稀薄,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块独具魅力的宝地。
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人类,自古以来缺氧不缺信仰,能够在世界屋脊上生产生活,这是他们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精神支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拥有特异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根基、滞后的区域社会经济和古老的生活方式,显得神秘奇特。
信仰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信仰是精神的灵魂。人类的信仰,从对天地、自然、祖先的崇拜开始,这就是最初原始意义的信仰。
在青藏高原上,根深蒂固的信仰文化无处不在,信仰文化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便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千古,几乎人类诞生开始,便有了信仰,也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了信仰。在涉藏地区,人一生下来就在信仰文化非常浓郁的环境里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小就受到熏陶。比如,我采写的《迪庆苯教文化之我见》《绛域十三大噶玛噶举派寺院》等文章里,记录了苯教文化、噶玛噶举教派的传播、霞给村的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迁发展,既有历史的变迁,又有现实的发展;既有亲身经历的故事,又有老人讲述的传说,文中充分展现信仰文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变迁。
三、关于言语文化
人类之所以独特,就在于人类拥有自己的语言,记录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发扬光大自己的文化。
从言语文化学角度讲,言语,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均由言语方式呈献给人们面前分享,令人们魂牵梦萦。
生产生活是言语文化存在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生产生活就是交流空间。比如,就藏族而言,千百年来充分弘扬、使用和发展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藏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藏文编码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藏文的信息化正在走向世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关键是要有自然的生活空间或者生活环境,首先必须融入到生活空间之中,了解其文化和习俗,同时,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地挖掘收集、记录整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智性水平。比如,我在采写《藏语中的敬语优美雅致悦耳动听》《藏族锅庄舞传承先要从母语传承开始》等文章的时候,既是在努力地学习,又是在尽力记录,可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感官世界,以一种更加宽广宏阔的视角去了解和展示我们生产生活的世界,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创造和保存精神财富。
言语其实是根植于一个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它既能够表达一个民族的心声,又能够唤醒一个民族的灵魂。
四、关于七彩文化
一个颜色代表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代表一个民族。也可以是多种颜色代表一种文化,或者一个民族。
不同颜色具有不同文化寓意和象征。尽管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本色的认知,大体一致,但颜色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载体中却有着不同的寓意,而寓意和象征体现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比如,藏族的五彩文化、汉族的七彩文化,以及云南搭建的七彩云南、甘肃的七彩甘南、西藏的七彩日喀则等,枚不胜举,都能够彰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因此,我就在撰写的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七彩文化”的篇目,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色彩有着记史述古、礼仪教化的符号功能,凡创世神话、宗教仪式、图腾崇拜、日常生产生活等,一切在色彩上有所表现,喜欢的色彩就好像民族内部的“秘语”。我在书中采写的部分文章里,记录的非遗文化、汉藏友谊、藏纳文化、藏医藏药、乌鸦文化、鼻烟文化、感恩文化等内容,如同在大地上盛开的七彩花朵,在蓝天里飘拂的七彩祥云,在夜空中最闪亮的七彩霓虹灯,展现的都是民族文化魅力。
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不仅要看到文化的基本含义,也要了解文化中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文化在不同民族中展现也有很大不同,千姿百态,这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我们通过对各民族基本文化知识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文化。
我采写文化随笔的初衷非常简单,留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那些精彩的人和事,用笔随手记录,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自己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传播文化,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