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古人教子之法

● 卜庆萍

一些历史名人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可谓沥尽心血。下面这些事例,很值得一读。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标很明确,在他心中,孙权就是孩子们的榜样,史上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曹操为教育子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选择老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深明法度。为激励孩子们发愤学习,曹操颁布了《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共有5个儿子。受母亲影响,他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严格。他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日常在家中只穿麻布,不穿丝绸,平时的饭菜很少有肉,而且规定几个儿子不得饮酒,把余下来的钱充作军费,赏给军士。岳飞常让儿子们在读书之余到农田里从事农业劳动,告诫他们“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岳飞长子岳云,12岁入伍,岳飞对其武艺操练要求十分严格。一次,岳云身披重铠,操练骑马,一时忘了地形,从山上狂奔而下,结果连人带马栽进壕沟,衣服跌破了,脸上也挂了彩。岳飞大怒,命令军士打岳云100军棍。众将士求情,岳飞仍然不依,并说:“前驱大敌,亦如此耶!”在岳飞的严格管教下,岳云很快成长为一员勇将,在和金兵的作战中,屡建战功,将士们称他为“赢官人”。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家也以治家严谨而闻名,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侄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年月,家中虽然储备充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始终只有一碟菜,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要勤俭持家,勤学苦读。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有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柳仲郢要尊重府中的所有人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的家法的影响下,柳公绰之孙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年幼的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弟弟郑墨家生活。为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郑板桥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嘱咐弟弟:“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后来,郑板桥把儿子小宝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衣食来之不易,要同情穷苦人,要“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曾国藩熟读古今历史,也看多了权臣子女的骄奢张扬,因此他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极其严格。他要求家里的子侄“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并在多封书信中鼓励他们学习天文学和英语,保持简朴的作风,举止稳重,言行谨慎。曾国藩曾亲手为女儿们订了一个功课表,要求她们每天做好四件事。一是做饭: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等;二是织布:上午时间要纺纱或者绩麻;三是做女红:中饭后,要做刺绣之类;四是做其它杂工:晚饭后要做鞋或缝衣,一直到二更才能收工。他怕她们不肯好好照办,还在家书中特别说明,每个人“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一只。吾回江宁后,当作一总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9-2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6003.html 1 古人教子之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