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耀平 乌蒙山高速公路如彩虹飞架,横断山脉高铁似风驰电掣;深度贫困地区摘下贫困帽子,全省各族人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能源长成第一支柱,智慧旅游成为全国标杆;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总量从全国23位跃升到18位;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美丽的春城顺利举行,《昆明宣言》凝聚196个缔约方共识,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贡献;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彩云之南更精彩! 在时光的长河中,5年弹指一挥间。 在云南的发展历程中,刚刚过去的这个5年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更加自觉地在全国大局中找准云南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区位优势和前进方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取得新成果。 回望5年,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奋进,有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不拔,有来之不易、鼓舞人心的崭新业绩。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总结、展望,我们将一如既往、笃定前行,观大势、谋全局,勇担当、重实干,在新征程上绘就新篇章。 (一) 作之不止,方有不凡。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4700多万云南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目标定位、赋予重大使命。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光阴荏苒,足迹流芳。 这个5年,是云南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我省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云岭大地上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始终把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造经验、作出示范。5年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文化繁荣取得新进展、民族地区治理实现新提升,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核心要义是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立法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构建起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积极探索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凝心聚力打造“三张牌”,全省产业日益朝着绿色化、高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将国土面积的30.90%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形成“三屏两带”基本格局,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动真碰硬开展“湖泊革命”,坚决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意志更加彰显。 我们始终明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国发展大局,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把云南打造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全省各级各领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政策沟通,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政府间合作,持续形成高位推动、全方位开放的工作格局。加强设施联通,统筹推进联通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安全高效的能源通道和互联网建设,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加强贸易畅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加强资金融通,推动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着力提升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支撑能力。加强民心相通,积极开展民间交流,用好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厚植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社会民意基础,筑牢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我们始终坚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牢记“国之大者”,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五个管住”和“稳堵防管”措施,全面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10万党政军警民坚守边境一线,强边固防、守好国门,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实践证明,在深化改革的新课题面前,在面临世界经济下行的新挑战面前,在持续不断构筑发展新优势的新征程之中,愈是坚定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目标方向,愈是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就愈能跨越崇山峻岭,蹚出改革新路,演绎新的发展气象。 (二) “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21年4月30日,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庄严的宣告在红土高原久久回响。 脱贫攻坚改变了云岭大地,也塑造了云岭大地。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省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20年达到2.45万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全省8502个贫困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全覆盖;脱贫产业兴旺发展,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现代电商走进了边疆山寨…… “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从2015年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开始,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历史使命、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坚定不移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全力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决战决胜、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 5年来,我们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省、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层层立下“军令状”,制定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央部委、省级和驻滇单位、州市县单位、各级干部挂包帮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上海市、广东省倾力帮扶,构建起“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我们坚持推进精准扶贫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创新“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精准识别机制和“六清”“六定”精准帮扶机制,推动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转为统筹集中,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转为注重“造血”。全省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就业岗位多头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就卓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各项要求全面达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在云岭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我们坚持严督实考,脱真贫,真脱贫。将脱贫攻坚纳入省委巡视重点,实现省委巡视88个贫困县全覆盖。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贯穿全过程,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有力有效,审计监督全覆盖,群众监督渠道畅通,考核评估又严又实。多方合力织密织牢严督实考网,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回望过去5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化,选人用人更加精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是云南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经验,是引领云南破浪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5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不断提高。 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省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广泛开展“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注重突出边疆、民族等特点加强实践。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信仰之基更牢,精神之钙更足,思想之舵更稳,干事创业本领更强。 5年来,各级组织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举措,把大抓基层作为鲜明导向,从2016年开始,省委连续3年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开展固边兴边稳边行动,切实加强“国门党建”,开展“云岭先锋”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红旗飘飘”工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等中心工作中充分彰显,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的奢靡之风到整治一盒月饼背后的腐败问题,从立说立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到建章立制管党治党,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徙木立信”之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改革发展信心倍增。 努力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云南始终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协同,切实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落实到管党治党全过程,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严起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提醒、函询和诫勉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云南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余毒流毒影响,围绕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打出“组合拳”,深挖政治生态污染底泥;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定向发力,坚决惩治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强大震慑效应;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一体推进“三不”,全域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推动云南政治生态由乱而治、由浊转清,发生重构性深刻变化。 堡垒无形,却凝聚着强大合力;旗帜无声,却发出强大的号召。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绘就更加壮美的云岭画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