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云岭非遗韵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2 15:20:55

在云岭大地上,非遗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

杨树明与玉石相伴三十一载,从迷茫探索到融合创新,以精湛技艺为腾冲玉雕书写传奇;杨文焕深植甸南刺绣领域,从简单配色到复杂针法,让南诏宫廷古韵在针线间延续;江参痴迷藏香制作,自幼学艺,博采众长,遵循自然法则,让藏香在岁月中芬芳四溢;单顺美醉心会泽中式插花,从偶然结缘到倾心授徒,用剪刀与鲜花营造出诗意的美学天地。

他们或精雕细琢,或针线交织,或香韵悠长,或花枝错落,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情感,更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多彩的非遗世界,领略其独特魅力。

“腾冲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树明——

玉匠传奇 腾越风华

杨树明

一块玉质并不上乘、当时售价仅为100元的废料,经过杨树明的雕琢,摇身一变成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精品翡翠。这个作品名叫“风雪夜归人”,截至目前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自20岁拿起刻刀以来,杨树明与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已经“畅谈”了31年,并碰撞出了一个绮丽无比的世界,为腾冲这座“中国翡翠第一城”增色不少。

“刚从事玉雕行业时,没有固定的师傅,只能私下去找老师傅指点,然后自己又慢慢琢磨。”杨树明说,那段时间,疲累、枯燥、迷茫常常包围着他,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整整持续了3年。后来,杨树明有幸师从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琨的弟子张新华、曾宪海,也得到了玉雕大师商文仲,腾冲翡翠行家杜茂盛、马罗刚等人的精心指导,设计理念更为新颖、玉雕功底更为扎实、技艺日渐娴熟。

20世纪90年代,玉雕行业内只认可北京、广州、苏州、杭州等地的工艺。腾冲的玉雕产品则被贴上了粗糙、缺乏内涵等标签。这让身为腾冲人的杨树明很难过,决心通过努力,创作出能让世人瞩目的作品。躬耕于狭小的作坊,杨树明乐在其中。他说:“艺术带给人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虽苦但快乐着。”

此后,他的诸多作品逐渐在国内外重量级珠宝展上展出,并不断在各项赛事中斩获殊荣。但杨树明没有被光环冲昏头脑,更没有停止追求更高创作技艺的脚步。此时的杨树明开始大胆尝试融合南北两派手法,创新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作品造型大气洒脱,局部雕琢细腻灵动,繁简结合,注意留白,并充分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杨树明给自己的玉雕技法命名为“新腾越派”。这让杨树明先后获得了“亚洲珠宝玉雕大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云南玉雕大师”等荣誉称号,也打响了腾冲玉雕的名号。

2003年,杨树明成立工作室之后,腾冲市荷花镇请他去开展两期培训。此时的荷花镇面临着工艺水平较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的窘境。“当时组织了两个班共231人,我从设计理念到雕刻技法一一进行指导,大家收获很大,技艺提高了不少。甚至3个月的培训班还没结束,他们加工的半成品就有了订单。”杨树明介绍。

多年来,杨树明组织玉雕培训班十余期,无偿传授技艺,积极传承腾冲玉雕工艺,培训玉雕人才2000余人,其中培养云南玉雕大师9人、云南玉雕名师26人、云南玉雕师48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首席技师2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人。

杨树明相信,腾冲的翡翠、玉雕产业会越来越好。他表示,未来,自己将持续与翡翠行业的广大从业者一道,不断推动腾冲翡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腾冲的翡翠和玉雕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喜欢上中国的玉雕文化。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官智钦 赵雄

“鹤庆甸南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文焕——

线舞风雅 南诏遗风

在鹤庆县,有一片区域至今传承着南诏国时期的宫廷刺绣文化,并以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白族新娘装闻名。这里的人将历史气韵穿在身上、将传统民俗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修养展现在举手投足间,构成了大理地区文化王冠上的一颗璀璨遗珠。

当地人习惯将鹤庆县城以南的区域称为甸南,以北的区域称为甸北,两地的服饰有较大区别,而隶属于省级非遗项目“甸南新娘装制作技艺”的鹤庆甸南刺绣,主要流传于鹤庆坝子的最南端——甸南地区的金墩乡。

目前金墩乡有200多人会刺绣,杨文焕是鹤庆甸南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就跟随母亲做一些布艺小玩具,年纪稍长时,已熟练掌握了许多复杂的刺绣针法,目前已有60年绣龄。杨文焕潜心研究甸南白族刺绣,抢救还原了太子帽、牌坊巾、紫金冠、八卦帽、童子采莲帽等多件传统工艺品,同时设计制作十二生肖童帽,并积极投入传习所、培训班、研学交流等相关工作,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甸南刺绣历史悠久,早期多为黑底白线、白底黑线、白底蓝线等简单配色,明朝后期开始有了五颜六色的绣线配色。甸南刺绣在发展的历程中,色彩上由素色逐渐变得鲜艳,对造型的创新也从未停止。如今的甸南白族刺绣有着鲜明的特征,讲究留白,不会整片满绣,图案与风格上彰显书画气质。鹤庆地区自古养兰、爱兰成风,在绣品中,形态各异、气质高洁的兰花也是常见的艺术形象。

甸南刺绣无所不包,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围嘴、腰靠,观赏性的衣领、帽花、衣袖,实用型的荷包、腰带、手绢,都离不开刺绣。“其中最为瑰丽的要数甸南新娘装。”杨文焕介绍,新娘结婚当天穿的叫新娘装,结婚第二天回门穿的叫回门装,新娘装由新郎家做好主体部分,再送到新娘家完成剩下的刺绣部分。

“头戴日月帽,手舞百花袖,脚著舟行鞋,身披仙鹤羽,江海亦无阻。”千针万线绣成的新娘装饱含美好的寓意。甸南新娘装由古时宫廷流出,在原先繁复的形制上多次做了精简,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其中的许多元素在甸南妇女日常着装中也有所体现。杨文焕说:“只要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就能认出你是哪里人。”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苏航

“藏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参——

传承有道 香韵悠长

江参

走进香格里拉市的江参藏香非遗传承体验基地,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淡淡的芳香。不少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制作藏香。上海游客张紫彤一边搓着藏香一边说:“我很享受藏香的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格外平静,好像忘掉了压力和烦恼。”

传统藏香制作复杂、选材严苛、配比精确,其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于对藏香的热爱,江参从8岁起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藏香制作技艺。此后,他还前往西藏等地,学习先进的制作工艺,并根据市场反馈,改善藏香的制作技艺。如采用水法,在保证藏香原材料质量的同时,适当降低香气浓度,以适应当前市场。由于对藏香的良好传承,江参于2019年被列入藏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藏香的所有配方原料都是纯天然植物药材、香料,以香格里拉特有高原植物为特色配方。药材原料的采集不但要选取优质产区,而且要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花、茎、叶、根、果都要不一样的季节去采。原料的拣选、洗净、晾晒、炮制、保存,都必须全部按照药材标准去做。”江参介绍,香料原料最先要从石碓里手工制作而出,再加入第一道青稞酒,细细地磨制七天七夜后,给予香料充分的发酵时间,在一个不冷不热的日子里阴干,最后用牛角器物手工压制而出成香。

“原料取用一定要遵循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要保留原料继续生长与繁衍的能力、不惊扰原料产区中赖以生存的动物、采摘者不能破坏伤害不需要的植物或动物、采摘者的生活垃圾不能丢弃在产区等。在充分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与自然和谐相处。”江参说,目前,已经和当地村民签订了藏香原料的种植和采集协议,也派出年轻的员工去内地学习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对藏香进行研发和创新,还在北京、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建立了直营店。

今年1至5月,体验基地迎来了4万多名游客,直接经济效益达200多万元。“下一步,我将积极开展相关公益培训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承一份技艺、守护一份匠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承中来。”江参表示。

云报全媒体记者 彭少杰

“会泽传统中式插花”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单顺美——

以花为媒 传播优雅

单顺美(右一)

走进会泽古城的江南会馆,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木楼和幽雅别致的后院小花园相映成趣。小院的一角,单顺美正在教两个徒弟学习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的造型由器皿大小决定,第一枝花的高度是器皿的高度加上直径的大小,第二枝花是第一枝的三分之二,以此类推;还要遵循上小下大原则。”单顺美一边熟练地修剪、扦插,一边向徒弟介绍,“中式插花不能贪多,要讲究意境美,不利于表达主题的花坚决剪去,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说话间,在两个徒弟的配合下,单顺美已完成一个中式插花作品。“看,造型已经出来了。它和西式插花不同,西式插花色彩特别丰富,花材特别多,构成的形状是固定的,讲究的是对称美。中式插花是不对称性构图,讲究意境美,含蓄、高雅、飘逸、和谐。”

教授完徒弟,单顺美独自拨弄起了另一个作品。一个古色古香的小花篮,几枝常见的菊花、百合,几片绿叶,经过单顺美的一番摆弄,竟美妙绝伦地呈现在眼前。“中式插花的器皿包括瓶、盘、篮、缸、桶、碗,我做的是一个花篮,它的高中低、前中后、左中右,都构成一个黄金比例。中式插花讲究上散下聚、颜色上浅下深、形状上小下大,有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美。”单顺美介绍。

单顺美传承和发扬的“会泽传统中式插花”被列入会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也成为会泽中式插花技艺传承人。最初,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会与中式插花结下不解之缘。

“那个时候为了生计开了个花店,便到江苏无锡学习插花,学的是西式插花。然而,老师在介绍插花的种类时,展示了一盆中式插花,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单顺美回忆起她的从师经历。后来她到北京林业大学正式学习中式插花。“当时给我们授课的王连英老师已经80多岁,呼吁我们要把中式插花传承和发扬下去,我被她的坚持所感动。”单顺美说。

正是王连英老师执着追求的精神打动了单顺美,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步伐,更加热爱中式插花。如今,她的插花技艺已通过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研修,还去过马来西亚交流,把中式插花带到了国外。

如今的单顺美,不仅长期在会泽江南会馆带徒学艺,还到会泽各学校开设社团课,传授中式插花技艺,已经教授上千人学习中式插花。“插花时讲究心平气和、神态专注、举止文明,是其中蕴含的修身养性之道,将其植入到一个人的生活中,这个人一定会更加积极向上。”单顺美表示,希望中式插花不仅在会泽扎根,还能将其传授到世界各地,影响更多的人。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