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傈僳族“阿尺木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和建芸 李佳佳 鲁茸追玛 发布时间:2024-05-10 11:42:18

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4大世界级品牌。2023年7月26日,迪庆州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迪庆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傈僳族“阿尺木刮”是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

傈僳族“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新洛村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歌舞。2006年5月,傈僳族“阿尺木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历史上,维西傈僳族因交通闭塞,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的生产状态。山羊是维西傈僳族家庭必养的牲畜,在漫长的相互依存中,逐步演化为真切反映维西傈僳族生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阿尺木刮”(山羊的歌舞)。

“阿尺木刮”以集体性歌舞为主,不受场地限制,在广场、院坝、街头、牧场、草坪、田坝都可以跳。绝大多数是边唱边舞,没有乐器伴奏,自始至终踏歌起舞,由领唱、帮腔和伴唱合成,参舞者分男女两队,牵手或搂腰,以大圆圈、半圆弧、直纵队、曲线形和穿插式等队形起舞。“阿尺木刮”共有6种曲调,以模拟山羊叫声为基调,乐曲悠扬婉转,唱时多以颤抖音出现,尤其是开头的一声,悠悠长鸣,音调曲折多变,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听了使人如置身高山牧场,宛如跟山羊进行亲切交谈。唱曲内容十分丰富,可唱前人留下的传统内容,也可即兴自编。动作主要为脚步的跳摆和搓跺,上身左右晃摆和臀部收送,前俯身、抬头、回望等。跳法有“左倮邓”(圆环舞)、“腊腊邓”(进退舞步)、“洒托闭”(跺三步)、“阿尺邓”(跳山羊)、“蹉玛邓”(对脚板)、“阿来几”(龙盘旋)、“别别玛”(舞旋风)、“切勒涡只泼”(磨盘旋转)、“矣然邓”(迎宾舞)、“玛夺坦”(寻求伴侣舞)等十余种。其中,“切勒涡只泼”“阿来几”“矣然邓”动作难度较大,现在只有一些老人会跳,“玛夺坦”主要是青年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才跳。“阿尺木刮”舞者服饰独特,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记载:“男挽髻戴簪,编麦草为璎珞缀于发间……裤及膝,衣齐裤,出入常佩利刃。妇挽发束箍,盘领衣,系裙裤。”叶枝境内的傈僳族现还保持有“编麦草为璎珞缀于发间”这一古风。

“阿尺木刮”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具有难能可贵的生态原真性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在迪庆州家喻户晓。叶枝镇“阿尺木刮”有专业固定的演出队伍,演出服饰制作全由傈僳族妇女手工纺线、织布、缝制和刺绣。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阿尺木刮”通过赋能当地旅游,丰富当地文旅新业态,已成为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