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以种子的姿态“将论文写大地上”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10:46:58

朱有勇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领取奖章和证书。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在云南,有这样一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辛勤汗水育希望之苗、浇幸福之花,用渊博学识尽兴党之责、务为民之实。这位专家,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难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状况,但是当一个人以一颗种子的姿态扎根大地,就能依靠科技产生出巨大力量。不忘初心的朱有勇院士“落地”云南,靠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几十年如一日奔走于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帮助农民将荒山坡变为“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理想信念,谱写了用辛勤汗水浇灌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美好诗篇。

  一颗生命勃发的种子,时刻不会忘记萌芽时的初心,不会辜负自己肩头承担着的厚重使命。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口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时为60岁的朱有勇院士自告奋勇“我最年轻,我来干”,毅然承担牵头重任。朱有勇1982年开始从事控制病虫害相关科学研究,30多年来其研发技术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减少60%农药使用、增产20%到30%;对口扶贫拉祜族自治县以来,随着朱有勇团队的科技的注入,曾经搁置的“冬闲田”成为平均亩产3300公斤马铃薯的“效益田”,未曾利用的退耕还林松林成为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基地……当地农民不断增收,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1.17%预计可下降至2019年的3%以下,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将实现跨越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朱有勇院士这颗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的种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茁壮生命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成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成功鲜活案例。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目前,朱有勇团队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们都驻扎在扶贫一线,指导培训农民、为乡村培养科技人才。“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朱有勇院士这样诠释“使命”二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像一颗种子那样扎根于贫困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赋予科学研究强大生命力,在祖国大地上写下精彩“论文”。(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渝西锋光)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