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绣花”功夫彻底改变了三坝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陈义 发布时间:2020-11-02 11:11:31

深秋时节,走进香格里拉市三坝乡,昔日分布在各个山腰的木楞房、篱笆房早已不见了踪影,一排排规划整齐的民房不时跃入眼帘。这个曾经因为穷而出名的地方,如今因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群众的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绣花”功夫啃贫穷“硬骨头”

三坝乡有6个贫困村(其中1个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一度成为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是香格里拉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全乡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523户5769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香格里拉市党委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三坝乡脱不了贫,香格里拉市就脱不了贫。为此,该市把三坝乡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制高点,级级成立指挥部、工作组,层层压实攻坚责任,构建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5年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扶贫工作138次,召开专题会议65次,在该乡召开4次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各级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标准,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帮扶措施,严格督促检查,真正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时间步骤、保障措施等;集中组织实施了5个“百日会战”,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清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能力素质提升“六大工程”;制定完善乡级路线图和村级施工图,做到脱贫攻坚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具体抓手,确保脱贫成效,实现稳定脱贫,保障长远发展。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一批批帮扶项目资金、一个个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各种社会帮扶力量在这里注入活力,三坝乡群众走出了脱贫奔小康的幸福路子。2018年,全乡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任务,2020年11月动态管理后,剩余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都将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补短板弱项 破发展“瓶颈”

三坝乡被巍峨的群山严严实实地包裹着,落后的基础设施是该乡群众脱贫的最大短板。出行难、住房难、用电难、用水难是很多群众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过去安南村甲沟村民小组的80户彝族人家,零星分布在半山腰,大多数群众住在木楞房或是篱笆房里,没有水泥卫生路,更别提喝上自来水了。由于该组地质松软,雨季存在着泥石流安全隐患,群众忐忑过日子,能够搬到有水泥路、有自来水、有路灯的新家生活是几代人的梦想。

实施精准扶贫后,该组33户人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楼房,通了水泥卫生路和自来水,太阳能路灯也亮起来了。90多岁的老人罗输尾坐在新家宽敞的院子里晒着太阳,谈到现在的生活,这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老人流着泪水说:“我住了一辈子的篱笆房,如今90多岁了终于搬进了新楼房,实现了住房梦。现在家里还享受着各种惠农补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天天像过节,我要多活几年,好好感受村庄的变化、国家的巨变。”

老人朴实的话语见证着三坝乡基础设施的变化。据了解,5年来该乡投资6088.51万元,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81个;投资2.108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完成12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基础设施及民房建设,并达到“50个有”标准要求,涉及12个村民小组686户;对标对表住房安全稳固和干净宜居的标准要求,共争取资金4715.899万元实施“一户一策”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涉及危房户2417户、提升户1392户,在实现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投资3138.21万元,完成7个行政村、75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完成4217盏太阳能路灯和4963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工作,实现整乡覆盖;投入23.175 万元,实施“村村响”“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投资1.22亿元,完成进村进组及组内道路硬化199公里,投资830万元,安装防护栏18059米,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进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7%,并将村组道路建后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管理维护长效机制;投资1705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和巩固提升工程9个,涉及项目点93个,全乡家家户户通自来水,解决了全乡75个村组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818.58万元,完成农田间沟渠建设92.28千米,解决了3600余亩耕地的用水难问题;投资900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建设10千伏电网8千米,建设0.4千伏线路30千米,实现10千伏以上动力电网全覆盖……         

“产业+就业”让群众真正富起来

没有产业支撑,群众脱贫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坝乡80%的群众居住在高寒二半山区,受交通、气候、地理以及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因素制约,种植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大多数群众只能靠山吃饭,很难摆脱贫困。要让群众真正脱贫,就要发展好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三坝乡江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村党总支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火龙果。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江边村火龙果种植达到500余亩,覆盖了全村92户贫困户。

村民杨志红说:“自从村里发展火龙果产业后,我家的收入增加了,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三坝乡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个万”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乡情实际和资源优势,注重短、平、快与中、长期产业发展相结合,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乡一品”的工作要求,着力打造“花椒之乡”,巩固原有花椒种植1.9万亩,新增推广种植2.9万亩,实现了7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基本实现了连片花椒规模种植。按照“一村一特”的工作要求,统筹考虑气候、海拔条件和土地、劳力等资源因素,合理布局各村产业,火龙果、油橄榄、青刺果、重楼、天竺葵等中长期产业种植面积达3.96万亩,白芸豆、羊肚菌、油葵、红米、朝天椒等短期产业种植面积达1.44万亩,肉牛、土猪、土鸡等养殖业年出栏79273头(只),土地流转1012亩。

此外,该乡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坚持“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推介什么”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转移就业。根据群众需求和意愿,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年来累计培训46期10746人次(其中,精准户6258人次)。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多渠道推介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辖区内企业和项目工地吸纳务工,探索建立劳务合作社,目前实现乡外转移就业727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090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7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0人)。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选聘生态护林员1434人、乡村保洁员487人。

大山阻挡不了三坝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三坝乡群众迈进全面小康底气足、步子稳,生活越来越美好。

责任编辑:和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