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口述云南】“爸爸,你为什么不来抱抱我……”,27岁牺牲的爸爸,指引了姐妹俩一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31 11:06:58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共青团云南省委

联合摄制、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建党百年·口述云南》党史篇

《红色人物·北大英烈张经辰》

视频

北京大学静园有一座烈士纪念碑

上面镌刻着91名烈士的英名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其中就有三位云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名字

他们是: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王复生

会员王德三

曾担任中共北大党支部书记的张经辰

镌刻着王德三、张经辰名字的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既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哪怕狂风暴雨,骇浪惊涛,哪怕甜言蜜语,威逼利诱,我这铮铮铁骨不会有所动摇,你们要杀就杀,何必多问。”

这是革命烈士张经辰

1930年在狱中写下的“绝命书”

张经辰

1930年12月31日

共产党员张经辰

与他的战友王德三

李国柱、吴澄

被敌人枪杀于昆明地台刑场

时年27岁

珍藏在张经辰女儿张念先家中相册里的照片

何月华、大女儿张承先、张经辰(从左至右)

张经辰烈士的两个女儿:90岁的张念先(左)93岁的张承先

上图照片中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婴儿,就是下图右边的张承先老人,她今年93岁。父亲张经辰被敌人杀害时,张承先只有3岁,她的妹妹张念先当时是遗腹子,在父亲被杀害一个多月后出生,今年也有90岁了……

为姐妹俩拍张合影

202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在昆明市刘家营小区,张承先、张念先姐妹俩接受了云视网的采访。

“1929年4月,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一同回到昆明。他们和李国柱、吴澄一起住在大东门外吹箫巷,也就是团委机关所在地。父亲主编进步刊物《战斗》,经常不畏艰险到各地去开展工作。”张承先老人告诉记者,和父母的那张合影拍摄于上海。

云视网记者采访张承先(左)

张承先在昆钢工作了一辈子,晚年她不愿拖累儿女,坚持要到养老院生活。老人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性情平和。

云视网记者采访张念先(左)

张念先退休前在云南农业大学工作,研究水稻,很有成就。

年轻时的张念先(左)、张承先姐妹

在两位老人的娓娓讲述中,张经辰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浮现在眼前:

1903年,张经辰出生在云南禄丰县的琅井镇。其父亲行医,母亲操持家务。在弟兄3人中,张经辰最小。他自幼聪慧好学

云南楚雄禄丰县的张经辰故居

张经辰从琅井小学毕业后,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15班。省立一中是昆明学生运动的中心。1924年,立志学医救国的张经辰考入南满医科大学。

云南省档案馆收藏的张经辰在省立一中的档案

因逐渐认识到学医不能救国,张经辰毅然放弃学医,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后为数学系学生),直接受到李大钊的教诲和培养。后当选为北大第四届学生会主席,同时任“新滇社”北京支部负责人。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校史馆网站的张经辰烈士简介

1926年,23岁的张经辰担任了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后被党组织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春,因形势需要,张经辰提前回国,回到云南工作。他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

1930年春,云南地下党组织陆续遭到破坏,张经辰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到陆良县三岔河、旧州等地检查指导工作……

同年,张经辰从云南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考虑到云南的斗争形势日趋险恶,党组织建议他暂不回滇。但张经辰放心不下云南的党组织,10月中旬他毅然回到云南。11月初,他到昆明东门城脚竹园巷开会,因叛徒出卖被捕,12月英勇就义……

张念先(后立者)与母亲何月华合影

“我是父亲牺牲后一个多月才来到人世的。那时母亲既要承受精神上的无比痛苦和悲伤,又要担负起全家4口人(包括外婆)的生活重担,生下我还未满月,母亲就得强撑病体去继续教书,因悲愤交加,母亲挤出来喂我的奶水里都带着血丝……我吃的是母亲的血啊!”

忆及往事,90岁的张念先老人边说边忍不住落泪。

张承先、张念先(右)姐妹俩 2016年在张经辰烈士纪念碑前

“幼时,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能得到父亲的爱抚时,就偷偷跑到父亲的画像前,边哭边叫‘爸爸啊!你为什么不来抱抱我……’,经常把一家人逗哭。这时,母亲总是流着泪向我和姐姐讲述父亲的为人和事迹,并告诉我取名叫念先,姐姐叫承先的意义,要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真正的人。”张念先说。   来源:云视网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