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伯劳在迪庆州境内为常见留鸟,是海拔2500米以下的农田、荒地、林地以及村寨附近活动的一种中等猛禽,当地人称之为“马大头”。它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英文名字叫做Long-tailed Shrike,学名为Lanius schach。 棕背伯劳体长20厘米到25厘米,成鸟特征明显,色彩鲜艳,雌雄相似。头顶至后劲蓝灰色,前额、眼周、耳羽黑色,背部、腰红褐色。尾羽棕褐色,翅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块。下体较白,两胁淡红褐色。嘴、脚黑色。有些个体羽色偏黑,甚至周身黑色。 棕背伯劳偏好干燥开阔的生境,如灌木丛、轻度林地、农耕区、草原散生灌木、年轻种植园、花园和公园。在亚洲中部,常见于种植树木的耕作区附近。以昆虫为主食,偏好大型昆虫,如蚱蜢、甲虫,也捕食小型哺乳动物、蜥蜴、青蛙、螃蟹和小型鸟类。狩猎时从突出的栖木出击,地面捕食为主,也会空中捕食昆虫。具有领域性,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棕背伯劳的繁殖期为3月至7月,主要在4月至5月,南方地区可能提前至2月,或延至6月至11月。建巢于灌木或树上,每窝产卵3—6枚,雌鸟负责孵化,雄鸟负责警戒和喂食,亲鸟共同育雏。 棕背伯劳是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即“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