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兴周,男,白族,1915年生于维西县维登乡维登村。曾任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三十三团团部参谋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十四军四十一师教导大队区队长,军部司令部参谋;德宏州民族武工队二组组长;潞西县遮放区工委书记;芒市新华工厂厂长、支部书记等职。 维登有悠久的逢五赶集历史,每月逢五赶集,维登街热闹非凡,来自各方的客商进行各种商品、货物、骡马交易,和兴周父母在维登开了一个客栈,为客商提供食宿。因家境不错,幼时的和兴周先后在维登、维西县城及省城昆明读书,1937年在昆明投笔从戎,奔赴前线抗战,八年抗战中,和兴周同志参加了保卫武汉大会战、湘北会战、滇西等地的抗日作战。在军旅途中,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五分校十七期学员。在抗战中,他看透了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长官的腐败涣散,1947年底,和兴周回到家乡,等待时机寻求真理,1948年中秋,他遇到了好友杨湛英,两人见面畅所欲言,从个人思想、家庭婚姻一直谈到国际国内形势,从蒋管区谈到解放区,彻夜谈了几天几夜,从思想到言论上取得了一致看法时,杨湛英才向和兴周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和兴周当即表示愿意参加共产党,为革命赴汤蹈火,杨湛英要求和兴周要有“以公而忘私,以国而忘家”的情怀,振作精神重新拿起枪杆子干革命。从此,和兴周又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和兴周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被当地的百姓称为“顺江王”。1948年冬,杨湛英把刘少奇同志的著作《论共产党员修养》和斯诺著的《西行漫游》送给和兴周,让他好好学习,并将和兴周同志吸收为预备党员。为安全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兴周的代号为沧碧,1948年,和兴周以自己进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几次战役的有利条件向当时巡驻维登村的兰坪伪县长毛遂自荐,提出保卫地方治安的设想,当即赢得兰坪伪县长的认可,将和兴周委任为中排、石登、维登三个乡的联防自卫队大队长,和兴周同志便乘此良机按照杨湛英同志的安排,到三个乡召开联防会议,从中掌握情况,物色人员,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骨干,把三个乡的武装力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滇西工委的指示,和兴周把维西部分人员和维登、中排、石登三乡联防队员组建为沧江人民自卫大队,下设两个分队,并且在队伍里面建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组建了农协会、妇女会、民兵小队等群众组织,这些机构对当时的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7月,和兴周组建的沧江自卫大队改编为滇西北人民自卫军二支队直属大队,和兴周任大队长。1949年9月,二支队奉命整编为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三十三团,和兴周任团部参谋主任,同年11月,和兴周同志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正式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十四军四十一师教导大队区队长,军部司令部参谋,德宏州民族武工队二组组长,潞西县遮放区工委书记,芒市新华工厂厂长,支部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后在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安享晚年,1992年因病去世。 (周云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