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阶巴桑,1935年出生在德钦县呼日岭村(佛山溜筒江村),1944~1950年,饶阶巴桑断断续续地读过1年私塾、1年小学、3个月师范。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藏部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他先后担任翻译、侦察、采购、宣传、文化教员等工作,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关怀和身边战友们的互相支持下,走上了从事文学的道路。 饶阶巴桑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用汉语写作的第一位藏族诗人,在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诗坛上,他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他的诗都是边疆和草原的风景画,是战士和藏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写照,表达的是诗人对民族、对祖国真挚热烈的爱。 饶阶巴桑1950年代走上中国诗坛,他的第一首诗《绿色的海洋》发表在昆明部队的《文艺读物》上。接着,饶阶巴桑在《边疆文艺)发表了《牧人的幻想》,继而被《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文学》转载。从此,这个年轻的藏族战士登上了新中国的诗坛,在《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等报刊上不断有作品发表,成为广受瞩目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20世纪50年代,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母亲》《高山上》《假如一声枪响》《金沙江边的战士》等,这些诗编为《草原集》,196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当代诗坛第一本藏族诗人的诗集。 20世纪50~60年代,饶阶巴桑到祖国各地进行采访和体验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山、林、江、雨》《战斗生活散歌》《步步向太阳》《雪山之歌》《爱的花瓣》《山之子》《鹰翎集》等。 20世纪70~80年代,作为一个专业作家,饶阶巴桑走访了新疆、西藏、吉林等许多地方,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化。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主要有《失踪的山》《光明恋》《钻石的发现》《宇宙瀑布》《棘叶集》等。这期间,他的作品曾获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和五省区藏族文学创作评奖的诗歌奖。先后出版了的第二本诗集《石烛》、第三本诗集《对生叶之恋》和《爱的花瓣》《饶阶巴桑诗集》。 在近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道路上,饶阶巴桑从写自己的家乡,写藏族,写战士,到写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在诗的王国里不停地追求,认真地探索。他研究藏族民歌,阅读李白、普希金的作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探索和实践着藏族诗歌的新的路径,展露了有别于传统诗人的诗情与才华。他怀着一颗翻身农奴的赤诚之心,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热情地讴歌社会主义新生话,表达了一个战土的愿望和决心。他的真诚和纯粹既是诗人为人为文的一种主观态度,又是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饶阶巴桑是当代藏族诗坛汉文创作队伍中坚定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被誉为“我国当代最有成就的藏族诗人”,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文学大学教程。 饶阶巴桑于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来任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正师级),兰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专业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获得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云南文学艺术成就奖”。 (李红梅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