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脱贫攻坚:攻克深度贫困要下更深功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8 15:16:56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两年多时间。不出所料,“脱贫攻坚”延续了前两年的火爆态势,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这组数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令人振奋。

  然而,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勤勉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那么,该如何精准发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如何做到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绣花”功夫应该下在哪里?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议。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变“输血”为“造血”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无论走到哪里,包里总是装着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这本书已经被他翻得翘起了书角。他关心国家大事,常常通过书报、电视等学习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书记的讲话学深学透了,路子才能走得对走得远。”陈春芳说,他体会最深的是“五大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们小山村来说,就是要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中部腹地,自然条件差,4个自然庄69户人家,2012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陈春芳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研究扶贫政策和其它地区的扶贫经验,走出了一条旅游开发的致富路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关键是要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陈春芳说,“在基层工作时我发现,一些贫困村存在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陈春芳建议,进一步强化智力帮扶,从教育文化入手,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贫困家庭接受规范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既能激发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志向,又能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教研组组长张敏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张敏在今年两会的“委员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智力扶贫和技术扶贫最有效,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应该大力发展智力扶贫和教育扶贫。

  张敏所在的勐腊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她介绍,这些年西双版纳州的职业学校本着“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农村了解农民需求,为服务“三农”、培养新型农民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职业学校的一个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技术,指导家里人创办茶叶品牌致富后,带领附近村寨的村民开办了茶农联盟合作社,带动茶农共同致富。

  张敏表示,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逐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师资力量尤其紧缺,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精准到户到人,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调研时的一席话深深镌刻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的心上。

  近年来,陈先志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发展“茶林共生、种养结合、产旅互助、农光互补”模式,带动当地1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陈先志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精准脱贫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曾经的贫困户成长为如今的致富能手,我要把报告的精神和要求带回基层,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数据显示,2017年,金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超过8000户、27000余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个位数。陈先志介绍说,成绩主要来自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脱贫的要求。近年来,金寨县各村普遍实施了建档立卡制度,实现了对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陈先志建议,脱贫攻坚必须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探索利用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来实现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立透明公开的扶贫网上信息系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同样是来自一线的代表,陈春芳则认为,实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还需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全程监督。他建议,在扶贫工作中引入第三方监督,将扶贫计划、款项用途等全部向社会公开,对产业扶贫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实行全方位监督,哪个地方拨付了多少资金,用在什么地方都要接受公众监督。

  创新扶贫手段,下足“绣花”功夫

  “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来自甘肃的80后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倍感自豪。

  “今年我带来的议案就是关于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梁倩娟介绍说,陇南山清水秀,有着丰富的绿色原生态农产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深山里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去。5年前,她放弃外企优厚待遇返乡做电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的农产品,然后再在网上售出,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陇南的土蜂蜜、核桃、食用菌等土特产走进了千家万户。梁倩娟建议,继续加大对电商扶贫的推广力度,在物流配送、融资贷款等方面出台更加精准的帮扶政策,真正让贫困农民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获益。

  “要借鉴电商扶贫的创新意识,在脱贫攻坚中,多一些创新思维,少一些墨守成规。”陈先志对记者说,金寨县桃岭乡高安村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背山面水,交通极为不便,导致了这里的贫困。但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赋予了当地茶叶独有的品质。

  用创新破除扶贫“坚冰”。早在2007年,陈先志就从本村农户手中流转了5000亩荒坡地,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以茶为媒,以生态观光农业为抓手,搭建乡村旅游平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陈先志建议,要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农业、智慧农业,催生农民脱贫增收新业态。(《紫光阁》杂志社记者  陈诚)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