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坚守理想信念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6:48

——记退休干部、老党员  赵鹤阳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学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来自大山深处,现年91岁高龄的共产党员、离休干部赵鹤阳,一辈子扎根边疆、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用实际行动生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赵老发黄的日记本里有一句话被他用红笔描过:“有一个誓言必须终生坚守,这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面对鲜红的党旗所立下的誓言。”赵老写下这句话并不是空喊口号,这个誓言,他用实际行动坚守了一生,实践了一生。

终生坚守入党誓言,党员就要信念坚定。赵鹤阳生于1926年6月20日,1949年2月参加革命,1958年5月,在国家民委工作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是那时,他面对党旗发下了他用一生坚守的这个誓言。同年6月,党中央号召青年党员到边疆去,到生产一线去,已是处级干部的赵鹤阳毫不犹豫的递交了申请书,从首都北京来到了云南昆明,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当上了一名普通编辑,从处级变为了一般干部。5年后,已经结婚的赵鹤阳又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他要到求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贫困山区维西县工作,不仅自己要去,还要动员在省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的爱人张学瑛一起去,这一去不是待上三五年,而是一辈子。组织找他谈话,询问原因,赵鹤阳认为党员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最基层的群众服务,让他们过上好生活。1963年,赵鹤阳和他的爱人一起到维西工作,把家安在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

许多人对赵鹤阳这个职务越来越低,工作环境越来越艰苦的行为不理解。对于职务,赵鹤阳从不在意。“我主动要求从北京到昆明,再从昆明到维西,我是要去工作,不是去当官。”他最在乎的是荣誉。“荣誉是对于一个人至高无上的评价,我最在乎群众的赞誉,最在乎党组织的评价,做一名人民满意、党组织满意的好党员是我毕生的追求。”赵鹤阳朴实的几句话,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地域变了,环境变了,职务变了,赵鹤阳对信仰的坚守却始终没有变。

时刻不忘党员身份,党员就要讲带头。刚到维西工作时,正赶上县里兴办干部试验田,肠梗阻手术后病未痊愈的赵鹤阳,便主动要求参加劳动。别人一天从县城挑粪到田里顶多四五趟,他却每天跑上七八趟。1964年,赵鹤阳背着背包穿着草鞋,到白济汛乡共乐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乐村劳动期间,他把自己从粮店里买来的细粮换给群众,一日三餐与群众一起烧玉米花吃。高强度的劳动加上营养不良,赵鹤阳昏倒了,同志们让他休息调养,他不干,一觉醒来,又出现在共乐村的田地里。“文化大革命”发生后,他被错误的当作走资派,下放到其宗粮店监视劳动,从事搬运粮食的重体力劳动。即使这样,赵鹤阳也没有对理想信念产生过丝毫的动摇。患上重感冒的他,扛着一袋粮食从3米多高的楼梯上摔了下来,右肩骨脱位,剧痛让他昏迷了过去,醒来第一句话问的是粮食有没有损失,还能不能吃。这次事故后赵鹤阳同样也没正常养病,简单包了点草药,一个星期以后,他又扛上了粮包,结果是肩骨错位,终生残疾。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文革”带来的伤害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在后来的平反中向组织提条件。赵鹤阳却从不抱怨,也没有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一如既往地履行他的誓言,像一支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己,他认为,党员是先锋队员,任何时候都要带好头。

抠门与慷慨不矛盾,党员就要讲奉献。赵鹤阳的“抠门”是出了名的。作为一名离休干部,完全有条件过舒适轻闲的晚年生活。可他却一直保持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一件夹克衫穿了12年,缝补的线头一层叠一层,皮鞋破了补了又穿,一生不盖房也不买房,至今住还在女婿单位的集资房里,儿女结婚买房他也不掏一分钱。他把钱省起来要干什么呢?这就得说一说他对困难群众的“慷慨”了。

赵鹤阳认为,他的“抠门”与“慷慨”并不矛盾,作为党员就是要讲求奉献。1974年,他无意中认识了两位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急需救助的孤寡老人杨秉仙和朱合明,从那年开始,他就从工资里给老人寄送生活费,累计人民币13万余元。此外,他还先后为长江流域洪灾、印度洋海啸、汶川、玉树大地震等灾区捐款数万元。赵鹤阳还有一笔最大的支出,常年自掏腰包,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仅此一项,他累计为贫困群众、贫困中小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和购书订报达数十万元,为基层干部群众订赠理论书籍40多种、10万多册,义务宣讲500多场/次。50多年来,群众的赞誉和组织的评价,见证了他对入党誓言的坚守:赵鹤阳的事迹先后被国家《中国人才辞典》、《盛世中华》、《走向辉煌》、《党旗飘飘》、《红旗谱-永远的丰碑》、《军之英才-共和国最可爱的人》等大型文献收录;他本人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评为“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授予“第三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总计获中央、省、州、县各种奖项49项。

生命不息学用不止,党员就要讲党性。赵鹤阳的好学是远近皆知。有人开玩笑说,这个90多岁的老头子真是怪了,马克思都已经在向他招手了,他还整天抱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啃个不停,学完了还颤颤巍巍地到处去讲、去宣传,不好好享受离休生活,折腾自己,真不会过日子。面对别人的不理解,赵老有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党员,学习不分年龄大小,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提高党性修养这是一生的事情,党员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要努力提高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赵鹤阳的学习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他不仅自己学习,还“变本加厉”地为农村党员和困难群众免费赠送理论学习书目和报刊杂志,带动农村党员学习。2012年至2016年10月,先后购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重要书目1500余册,订购了《人民日报》、《云南日报》《迪庆日报》等报刊100多份,送到了保合镇、永春乡、巴迪乡等困难党员手中。赵老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为断加强党性教育,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才能成为先锋、才能代表好群众、才能履行好党员义务。我为困难党员送书送报,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努力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好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此,赵老还加大了对党的科学理论的宣传力度,经常自掏腰包到各村各寨,开展宣讲活动。2015年、2016年的元旦节,赵老如约来到保和镇豪猪、龙爪箐村民小组开展“迎新年·庆新春”看望老年朋友暨中央精神宣讲活动,向党员和群众宣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自己的养老金给当地12位老人和残疾人发放了每人200元的慰问金,给122户农户赠送了国旗和相关书籍。开展类似的活动,赵老虽然贴了钱,但他心里却十分高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这么好的政策一定要让老百性知道,让老百姓掌握,要让他们明白党和国家始终把他们放在心上,出台这么多好政策,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送他们一面国旗,就是让他们明白,现在过上的好日子是党和国家给的,要把党和国家放在心间。” 

“党的科学理论、方针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是基层干部群众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现在我年龄大了,又患上严重的高血压,其他事情干不动了,但是给基层干部群众赠送点书籍和报刊,为贫困群众传递好党的声音,为他们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些精神支持,这个事情我还干得动、还要干,还要一直做下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赵老又自掏腰包,订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习辅导百问》等600多册。“我想把这些书送给周边乡镇的农村书屋。”赵鹤阳对誓言的坚守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