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绕心灵的露天电影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3 15:24:57

秋收过后,大地开始归于宁静,夕阳把最后一抹阳光洒在山顶上,天气有了一丝凉意,我和几个同伴背着书包嬉戏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迟迟不愿归去。

“那是什么?”其中一个同伴忽然惊叫起来,我们朝他指点的方向望去,一个骡队正朝我们村子方向走来,远远地看见头骡脖子上栓着大铃铛,“好像是放电影的”,“放电影的来了,放电影的来了”。我们各自向自己的家飞奔而去,目的是要把这一重大消息第一时间里告诉家人,当我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我母亲正提着桶喂猪食。“真呢嘎?”我母亲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那笑容在秋天的傍晚显得格外的好看。

“你快点吃东西啦,把位子去,晚上看电影去”母亲催促道,我还哪有心思吃东西,心早已飞到了放电影的坪坝上,进屋拿了两个洋芋就朝着村公所跑去。村委会门口早已云集了很多孩子,他们用石头、木板各自为家人圈地把位子,那些位子排列有序,界限分明,好像有人专门指挥过一样,把着位子的孩子们,守在那里,一步也不愿离开。要是被其他人侵犯,难免会发生一场“战争”,这一天很多孩子都没有回家吃饭,在期盼与等待中坚守在那里,等待着天快点黑起来,等待着自己家人的到来。

放映队在几个热心村民的帮忙下,张罗着放映前的准备工作,不多时,坪坝上竖起两根碗口粗的圆木头,挂起了正方形的白色荧幕,白色的银幕在秋日的傍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起风时,荧幕轻轻地飘动起来,沙沙作响。那时的电影是免费的 ,由政府公益放映,宣传政策和科普知识,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一年就只有看上这一回电影了,别说有多高兴。

太阳终于完全沉在了山后,天渐渐黑下来,劳累的人们忘记了疲惫,扛着板凳、椅子,穿着军用大衣、棉衣,有的拖儿带女、有的牵着很少出门的老人陆续向电影场赶来,小小的坝子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当时村里没有电,电影队发起了柴油发电机,轰轰作响,那声音并不觉得刺耳,反而像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坪坝上亮起了灯,人们看到了久违的电灯光亮,我在那个光亮中,捕捉到了许多简单而朴实的脸庞。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胶片上了放映机,熄灯了,放映队长开始发话了,沸腾的人群突然间鸦雀无声,一切归于沉寂。放映队长首先是开场白,接着宣传防火知识,宣讲各种党的政策,讲话时间虽然只有30分钟左右,但人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的漫长,有些调皮的年轻人耐不住性子,打起了口哨。终于讲话结束了,但还不能进入正片,首先放映的是科普片,这不能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人们更期待的是接下来的故事片。

终于故事片上映了,当鲜艳的五角星伴着嘹亮的军歌出现在荧幕上时,全场沸腾了,人们知道这样的片子绝对是战争故事片,这不仅是大人们的愿望,更是小孩子们最关注和期待的片子。那时的片子一般故事情节单一,人物性格分明,好人眉清目秀,坏人面貌狰狞,一眼可分辨是非,在农村电影人物说成“我们家的人”和“他家人”,或许那个年代更是一个爱憎分明,崇尚真、善、美的年代。很多人虽然看不懂电影故事取材背景,但电影情节总能打动很多人的心,在电影场不乏有流泪的人,小孩子虽然不能够完全理解故事情节,在乎得更多的是战争场面。根据模糊的记忆,后来我在网上根据故事情节搜索,那晚上放的应该是《烈火金刚》,荡气回肠的电影情节,在光与影中,带着人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电影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那晚的时间过得特别的快,当曲终人散,荧幕上出现大写“完”时,意犹未尽的年轻人高呼“再来一场”、“再来一场”,当然反映员不会违反放映纪律而去满足村民的要求。

散场了,上百人散场那是一个很有趣的场面,不小心踩着脚的,高呼的,孩子哭闹声、欢呼声,一束束手电筒的光亮,有的人家点起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人群慢慢地向各自家里走去,剩下的只有放映员收拾设备,沸腾的村庄沉入了寂静中,劳累的村民眼前浮现着电影情节,在浮想联翩中渐渐进入梦乡中,那晚大概很多人的梦与电影有关吧。

村里有一群人错过了电影,那就是在牛场上放牧的人,那时候我们村里人几乎不外出务工,牧业是村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很多年轻人四季在牧场上。第二天,村里放电影的消息才在各个牧场上传开了,人们又欢喜又遗憾,欢喜的是他们可以下牧场来看一场电影,遗憾地是他们错过了头天晚上的电影。于是,牛场上的人在激动与期待中会早早地忙完各种牧活,年轻人会拿出自己平常舍不得穿的衣服,精心地打扮一番,他们成群结队下山了,他们当中很多年轻人除了看电影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期愿——能遇见自己久别的心上人。

第二天晚上,看电影的人更多了,小小的坪坝上人山人海,外村的人都不顾路途遥远跑来看电影,很多人没有位子干脆把披毡垫在地上盘腿而坐,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人们的内心跟着电影的故事情节感动着、激动着、愤怒着、沸腾着,人们 度了梦一样的两天后,放映队要到其他村去放映了,人们最关切地会问:“什么时候又来放映?”人们目送着放映队渐渐离开村里,期待着来年放映队的归来,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不甘心,跑到十里八村去看早已看过的电影,电影像一块石头投在了人们平静的心湖,荡起了无限涟漪,成了人们很长时间内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村里也有了放电影的个体户,放映院就在他们家的院子里,不过门口有专门的收票人,起初为0.25元每人,后来涨到0.5元,每晚放映两场。但是那个物质高度匮乏的年代,很多家庭还缺茶少盐,父母亲也不可能每晚上给孩子们看电影的钱。傍晚时分放映人家把大喇叭里的音乐放得老高,那音乐回荡在村子的上空,似乎催促着、召唤着人们去看电影,最难熬的时间莫过于父母亲不让去看电影的夜晚,我们小孩想象着放映的场景和电影情节,久久不能入睡。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村里有结婚或搬家客等喜事,主人家除了跳锅庄外,还会包场电影,免费答谢村人,那是多么幸福开心的事情啊,过年期间,家里的经济再拮据,父母亲也会让孩子们看上五、六天晚上的电影。

虽然看电影是一件很奢望的事,但电影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从黑白电影到彩色宽荧幕,从战争片到武打片,《闪闪的红星》、《地道战》、《花枝稍》、《少林寺》、《白龙剑》、《阮氏三雄》等影片记忆犹新,故事情节历历在目,永远刻在了内心最深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有了几家录像厅,后来电视进入了各家各户,露天电影终于消失在广阔的乡村。

居住在城市,每晚看电视成了幼小儿子的专利品,他手握遥控自由地点击着喜欢看的《奥特曼》、《超级飞侠》等动画片。看着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影片,我似乎觉得他目光呆滞,从不流露出惊喜,为此突然很怜惜他,没有经历过看露天电影的青涩年代以及影片带来的欢乐。在“一网天下”的年代,我只要拿起手机或在电脑屏幕上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地观看各种战争片、武侠片、好莱坞大片,但那么多年里,其实我没有完完整整地认真看过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我总觉得现在的电影或场面宏大内容少,或过于夸张,或过于矫揉造作,总觉得这些影片好似乎少了什么,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一部影视如当年那样感动过自己,于是回看过去的电影,试图找出小时候的那些影视记忆,但看的过程中总找不出当初的味儿。

2016年秋天的某天,我回到了村里,当太阳西斜的时候,我沿着那个熟悉的小路来到了村里放电影的坪坝上。村委会早已搬到了其他地方,那个小小的坪坝早已成了私人宅所,建盖起了漂亮的新房子。站在那里,秋风习习,物是人非,眼前又浮现起了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那些情景。我最终明白自己怀想的不是电影本身,怀念的其实是那些在岁月流失中沉淀消失的、欢乐愉快的无忧青涩岁月。(陈义)

责任编辑:黄晓丽

上一篇:车 轴 之 歌

下一篇:香格里拉古今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