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优质从业,从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笔者作为维西县一名科技工作者,就该县应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应用科技力量作以下浅析: 一、立足县情,深刻认识普及科技的重要性 维西是一个集“边远、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特困县, 2015年末,维西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87户48554人,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的50.34%。今年,省级下达给维西县退出任务是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2万人,维西县将永春乡6个村列入退出计划一并实施,退出任务占全州脱贫总数的47.62%,是全州扶贫攻坚主战场。 维西的落后归根到底是科技的落后。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创新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加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抓手。 维西县人口的综合科学素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教育程度和科学素质有差距;二是受到较好教育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年轻人流出多流入少;三是科普力度不够,永久性综合科普阵地匮乏。 常言说得好,“扶贫先扶智”,这就需要多方社会力量作为支撑,说到先扶智,就是要培养精准扶贫人口的自身“造血”功能,通过自身能力的培养,然后实现自身素质、致富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这也是智力扶贫的魅力,更是智力扶贫本身的意义。 州委、维西县委绘就的发展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加快科学技术普及力度,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撑。 二、正视问题,掀起科普新高潮 没有公众科学素质的基础,没有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群,就没有创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实现富民兴乡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维西县经济社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除了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外,主要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加大科普投入,建立一批科普设施,建设一支科普队伍,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加大业务培训,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要结合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州级科普项目,在涉及到项目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学校建设专用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并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逐步实现所有村(社区)、寺院、教堂都建有图书室、科普活动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并有科普宣传栏,坚持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结合“两基”工作,逐步实现全县大多数学校都建有科技活动室或教学科技实验室,三个县级中学建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科技活动室。 二要加强农技协建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维西县科协指导管理的群众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协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一直以来,维西县科协严格规范管理,对条件成熟,程序合法,申请成立的农技协组织给予及时批复,确保了全县农技协的规范发展。到今年6月底,全县共有种、养、营销等农技协35个,会员达会员3576人。在这35个农技协中,有三个农技协成立了三个党支部,党员232人。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要积极加强基层科普队伍的建设,以扩大维西县科普网络的覆盖面。全县现有4支163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每年深入乡(镇)、村(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但依然存在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大的问题,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提高科普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实施各种项目,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大力开展科普示范乡、村、组创建,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心和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大科普”格局,群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四要转变科普工作思路,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在农村要有一批普及实用技术的科普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乡镇还配备了专兼职科普员;在学校要结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科学小发明,撰写科学小论文等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意识,为维西能拥有一大批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打下基础;在厂矿企业要组建企业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为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做贡献,组织广大职工开展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职工群众中的创新潜能。在继续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大科学思想的传播。 五要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涉及面广,是项系统性的社会公益工程,许多工作在短期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想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和组织难以完成。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动员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和有识之士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目前维西县科普力量较弱和科普氛围不浓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细心呵护,对公益性的科普活动多加支持,相关部门对科普设施的建设提供帮助,尤其在城市建设中能给科普阵地留点空间,纳入整体规划。各级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县群众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鼓励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科普工作社会氛围,全民科学素质才能尽快提高。(彭桂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