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晴 驻村已有三个月的时间,今天再次入村,买了新鲜的蔬菜、肉和水果坐上大巴奔向浪都村。一路颠簸前行,风景却这边独好,五月的进村路途不缓不慢地迎来了初夏的美景,各类杜鹃花、野花错落有致地在两旁盛开,给这条漫长、坎坷的入村路增添了些许浪漫色彩。离村委会不到8公里处,前方修路施工无法通行,我与驻村工作队友便选择走小路回村,体验村民常年走过的人马驿道,感受沿途风光,了解村情、民情。途中偶遇5位老乡结伴回村。 路途中遇到对面修路清理路面废土砂石,大量大小不一的石头落入深涧,我与队友被落石隔在了后面,几位老乡的身影消失在前方转弯处,想必早已走远。过了好久,施工终于停止,快速穿过危险地带,惊喜地发现几位赶脚的老乡在等待我们,一位较年长者还迎上前为我们断后,见此情景,心中涌上一股暖流。 途中遇到放牧的老乡,牛羊成群享受夏天的牧草,知了的叫声淹没了山林,各类鸟儿在枝头跳跃,绿叶在枝头起舞,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与山林反差较大的是,沿途有大片山地荒芜,无人耕种。一位老乡说,这几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又有小孩陆续上学,有些家庭生病的生病、受伤残疾的残疾,很缺劳动力,只能任土地荒芜。一位大姐说,她家孩子在城里读初三,丈夫在电站当门卫,发展生产面临缺劳力的困难,现在孩子不想再读书,打算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回家,其口气中难掩无奈。 一直沉默的我劝慰她不要泄气,一定要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坚持把书读完。但是我知道,在因病、因学、因残疾、因缺劳力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面前,我的几句话语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生活状况不止是扶贫档案上简单的几个数据能够说明的,脱贫的参照依据不止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应有其他的衡量标准,我们需要反省深思扶贫工作是否倾注人文关怀,群众思想认识是否进步、对自己生活现状要求是否提高。对比现在所做的具体工作,我们的扶贫工作还需要做得更多、更细,更深层、更努力,为群众生产、生活助力,谋更好的致富出路,逐步改善现状,共同奔小康。 (浪都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 吴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