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天路,一个梦想——藏族“愚公”斯那定珠传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3 11:52:48

      斯那定珠在香格里拉大峡谷内仰望远方(他的一只眼睛近乎失明,经常戴着墨镜),身后是其倾尽所有修建的其中一段公路(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雪山巍峨、河水奔腾的香格里拉大峡谷中,有个藏族小村庄叫巴拉村。这里有一个传奇的康巴汉子斯那定珠。

跑过马帮、当过“倒爷”;曾身家数千万,却变成“亿万负翁”;做过多家店铺的老板,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生,坚守着一个梦想:修一条路,连接起封闭的家乡和精彩的外部世界。

一条天路:献给乡亲们的洁白哈达

天边的巴拉格宗

你牵动着古老的文明

你诉说着不老的传说

 ——歌曲《天边的巴拉格宗》 斯那定珠作词

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区,下214国道驱车30多分钟,就进入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蔚蓝天空下,深U型峡谷峰峦壁立,谷底流淌着岗曲河——藏语中九座雪山汇流之处。

白云、绿山、碧水,令人目不暇给的风景,曾经养在深闺。如今揭开面纱,仰赖的是一条路——斯那定珠魂牵梦绕,也几乎耗尽他心血的路。

峡谷淙淙水声,衬出千年宁静。传说1300多年前,四川巴塘的土司斯那多吉厌倦了战争,领着部下一路寻找人间乐土,最终落脚在这个雪山环抱的峡谷。

平安的代价就是隔绝、封闭、贫穷。

上世纪60年代前后,巴拉格宗与外界联通也有一条“路”:绝壁上一道疤痕般、宽不到一米的人马驿道。人们说:“山门涉水十八处,绝壁山路十八险”。

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讯……“都穷出名了,峡谷外的人教育孩子都会说,要不听话,就送巴拉村去。”斯那定珠说。他还补充了一个细节:“9岁前,我没穿过鞋,村里的小孩也都一样。”

第一次走出大峡谷,是因为铁匠铺四溅的铁花伤到眼睛,父亲带他去县城看病。“人马驿道上,我走在前面,父亲用绳子系在腰间拽着我。”斯那定珠回忆道。因为拖的时间长了,他的左眼几乎失明。但那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

宽阔的马路、轰鸣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在脏不拉几、黑不溜秋的他见到外界的一瞬间,他无比害羞、自卑,也被深深震撼了。

十多岁时,生产队让他做父亲的帮手给粮站送公粮,“每天能挣两个工分。”父子俩从村里出发,拉着五匹骡马,每次能运500斤,往返要4天左右。“2.5万斤玉米,运了大半年。”

“太苦了!什么时候能有条平坦的公路走出峡谷,好日子才有希望。”一个梦想,就从那时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所有和斯那定珠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淳朴和谦和,黝黑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唯一特别些的就是习惯戴副墨镜。

在岗曲河边,伴着激越的水声,巴格拉宗藏式生态酒店的茶室里,听他讲自己的故事,记者进一步感受到这个藏族汉子多面的性格。

叛逆——13岁,作为家中的长子,背着不孝的名声,决绝地走出大山。“出山?还修路?”父亲白玛旺堆听到他这个想法,骂声劈头盖脸。“最后还是给了我35元钱,这是当时家里全部的积蓄。”

决绝——闯荡世界,积累下几千万元的资产,在城里开了收入丰厚的五金店和火锅店,当他回到家乡表示要开始圆修路梦想时,家人和村民都要么觉得是听笑话,要么觉得他“疯”了。“修路就要变成穷光蛋。”弟弟洛桑扎西极力反对。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甚至说,“路要能修成,大家给你磕长头。”可他,义无反顾,资产耗尽,至今仍背着沉重的债务。

坚韧——路是一寸一寸修的。从离214国道最近的一个村子起,商量占地、制定规划、跑资金、联系施工队……开始时,一切都靠他自己。在一个村子,不理解的妇女直接把口水吐在他脸上。“我就这么一抹,继续说。”他用手在脸上比划着。为了跑贷款,有一家银行,他去了58次。

执著——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斯那定珠修路打造景区。在昆明举行的一次工程听证会上,州里的领导、省上的专家都在。听到结果是修路不可行,他发飙了:“你们生活里有水有电有路,我们连路都没有,这样子好吗?”他甚至拍起了桌子。

“哎呀,所有的事都好难啊!”他端起茶壶,给我们满上水。施工队来了又被大山吓跑了,有的连价都没询;为勘探线路,他在峡谷里一走就是几天;多少个险峻的弯道,靠他指挥着用推土机推出来;为了保护一棵树与施工队争论不休……“那时很暴躁,动不动发脾气。”资产能卖的都卖了。一辆破吉普车,就成了流动的家,衣服和洗漱用具都在车里。

正是凭着他的叛逆、决绝、坚韧、执著,从2004年9月第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到2008年1月,路终于修成了,电和通讯也进村了。

元旦通车那天,巴拉村民们喜气洋洋。

车子开到家门口,老人把家里电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年轻人不断给县城亲戚拨电话……喧闹声中,斯那定珠望着远处的雪山和正对自家老房子的白塔,想着3个多月前去世的父亲,泪水悄悄滑落,胸前挂满的哈达迎风飞舞。

“这是我们大峡谷最骄傲的‘天路’。”如今,村民和游客可以坐着车,一路直抵巴拉村。来来往往的游客听着他的传奇故事,由衷为他点赞。

从国道到巴拉村的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但柏油路从斧凿般的山峰中盘旋而上,蜿蜒35公里,海拔直升750米,拐绕了52道弯,如同叠加的“S”形的玉带,在峡谷绝壁中“飘扬”。

“这条路是他献给乡亲们的一条洁白的哈达!”乡亲们说。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