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这一年 高原特色农业飘香四方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1 11:28:28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园 记者 孙晓云 摄

▶弥勒市农科局党组书记李云:

深化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把手里的资源变为资产、资产变为资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在竹园镇,农民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鲜切花,科技培训名额成了“香饽饽”,农科人员从过去卖菜籽、农药的销售员,变为田间地头的辅导员。期待今后加大科技培训投入,让更多的科技人员,为现代农业服务。

▶开远市卧龙米业总经理李文祥:

2015年,开远市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农民种粮一样可以增收致富。从1998年起始,我们在老燕子村引进优质稻谷品种“云恢290”种植,从那时起,“云恢290”成了老燕子村的当家品种,水稻种植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机耕、统一栽种等“七统一”,每年可以节约29.87万元的生产成本。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制约,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元谋县农业局副局长周国华:

希望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业规模化种植经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承包“四荒”地进行开发,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同时,“贷款难”也是元谋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希望能为想发展生产的农民提供农业融资平台和有效的农业贷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通海五垴山村委会主任管家喜: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带领村民做大做强种植养殖产业、运输业,在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上下工夫,有经济优势的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对本地较成熟农产品在深加工方面进行探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澄江县广龙社区村民张师傅:

对于我们这些在庄园里上班的农民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企业,自己在家门口上班,收益稳定、又能照顾家里,规模农业效益好,一年下来分红也不错,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

记者 李树芬 吕瑾 陈怡希 整理

补齐短板 做强品牌

易晖

发展现代农业是云南做强农业的关键。2015年,我省毫不放松地抓紧“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扶贫开发、稳定社会大局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方式小而散,部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不响、产销脱节等困难和问题。因此,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云南需要补齐短板,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结构性改革,推动云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近年来,消费者的理念渐渐成熟,不再盲目追求产量高、卖相好但品质差的农产品,当下的现代农业将减少污染的生物农业、智慧农业作为发展方向。同时,一些现代农业企业在规模化经营中如果不协调好与农民的利益共享关系,就难以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做强高原特色农业首先要坚持高起点,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后,我省需要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丰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承接财政支农项目。同时,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让高原特色农产品不断漂洋过海,根据市场新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我省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农产品走出去的短板之一,为此要加强农村流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造升级一批大型线上线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刺激和引导农村消费。而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更多依靠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步伐开拓市场,更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共同发力。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