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虹之华创新菊花品种获国内外授权 记者 孙晓云 摄 抱团发展比单打独斗好 “在通海,无论山区、坝区,农民都种菜。我们村的菜根本不用挑到市场上卖,都是各地客商直接到地里收菜。”杨广镇五垴村村民吕林是通海县蔬菜种植大军中的一员,两口子“盘”的8亩菜地主要以种植甘蓝、大白菜、萝卜等为主,这8亩地让一家5口人的生活红红火火。 几年前,由于资金、技术、菜价不稳定等因素,吕林除了经营自家的几亩地之外,还要靠四处“倒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然而,从保山、大理、曲靖收来的菜拉到通海,经常因为不够新鲜,价格“大打折扣”,这样一年下来,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2014年,吕林加入当地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在自家蔬菜品种和技术上下工夫,随着质量提高,销路稳定,吕林的收入不断翻番,如今仅卖蔬菜年收入就达9万元。“合作社其他社员种菜收入普遍有5至8万元,最高的有十多万元,比之前单打独斗效益好多了。”吕林说。 “下一步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再引进一些蔬菜新品种,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吕林说。 记者 陈怡希 年初赊账 年末还钱 通海县广源冷库前的平地上,吕江河正与工人们将一箱箱刚从地里收来的新鲜蔬菜分拣后装车。不用多长时间,这些蔬菜将出现在省外的市场上。 自2012年通海奥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理事长吕江河已经租下3个冷库用来堆放合作社待销的农产品。“成立之初我们6个会员凑了13万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入股资金已经超500万元。”吕江河说,合作社社员从起初的6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75人,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如为社员提供资金互助,农资赊销,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 “了解到我们山区农民购买农资困难的实际情况,合作社在年初把农资统一赊给我们,我们年末拿到售卖蔬菜的收入后再还给合作社。”合作社老社员管家喜说,合作社一系列的服务,解决了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常常面临的资金、技术等问题。 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更是让蔬菜产业发展高效化、品牌化。2015年,合作社销售蔬菜超4000吨,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当年还被评为玉溪市级示范合作社。 记者 陈怡希 用现代理念发展蔬菜种植 又是一年冬早蔬菜热销季。天刚刚放亮,元谋县老城乡尹地村委会小西村田鑫农场蔬菜基地大棚里,近百名工人就忙着采摘番茄,为当天24吨的订单备货。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荒坡,通过两年来的土地平整、排沟设渠、搭建大棚,1000多亩土地种植了甜椒、黄瓜、番茄等蔬菜,去年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800多万元。”38岁的文志聪是田鑫农场的负责人,从事蔬菜种植、批发交易已有12余年。2012年,文志聪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田鑫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社员300多户,每天用工近200人。 “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来发展蔬菜种植,大有可为。”在满眼碧绿的田鑫农场蔬菜基地里,文志聪信心满满。通过大棚、滴灌、生物生态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手段,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有了保障。“因为品质有保证,我们与广州、浙江、福建等地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已达成长期供应协议,每天销售出去的蔬菜有100多吨。” 在元谋,像田鑫农场一样发展势头强劲的规模化新型农业主体还有很多。自2014年11月5日家庭农场注册登记以来,元谋就通过放宽主体登记限制、名称登记条件、资本准入门槛等,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大户创办家庭农场,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记者 吕瑾 通讯员 张龙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