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战争深处的声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04 10:18:31

——读海飞长篇小说《回家》有感

○孙丽丽

一场战争的序幕又拉开了,陈岭北揉了揉了眼睛提前走出禁闭室,连长与他对话,你真想回家?陈岭北说,我不信你就不想回家。连长脸上的笑容冻结了:日本人不走,我不回家。一天不走,一天不回家。一年不走,一年不回家。一辈子不走,一辈子不回家。

军师陈欢庆,从日本少尉遗体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信,是写给妻子美枝子的:美枝子我会尽快地回来,那个保命符一直在身边,我想你和孩子。这位日本少尉是回不了家了,他永远留在了中国一个叫虎扑岭的山地上,那张信纸在风中唰唰地响着,仿佛随时会被吹走似的。日本佐贺县杵岛郡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在渔船边孤独地等着年轻的爹回家。

这里的回家,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回家,就是人性的回归;回家,就是和平的宣言。战争,正是战争扭曲了侵略者原本良善的心灵,毁坏了被侵略者平静的家园,同样,战争也打乱了侵略者自己恬美的生活。

可耻的“圣战”,使多少原本良善的日本青年变作杀人魔头,妻离子散,甚至远死他乡。在血腥战场中,他们永远成了没有价值的炮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值得永远反省的残酷教训。当今日本首相依然去参拜靖国神社,正因为日本人只有耻感文化而没有罪感文化,他们不能像德国人那样,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去虔诚忏悔。

《回家》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四零年的春天宁波一个叫鄞江的地方,国共两军的伤兵,在一场大战后同时溃退到一座叫“四明”的小镇,同时进入戚家祠堂养伤。冬天来临,他们一直想要回家,这时意外地接到上级的作战命令。于是山匪麻三的大义灭亲主动参战,四明镇乡亲们的镰刀猎枪慨然上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陈岭北大声叫,想回家的,赶紧把鬼子和汉奸给赶尽杀绝。

“家”这时已成为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既是身体也是精神的归宿。家,就是和平,有家我们才能活得有情、有味、有安全感。但是战争是残酷的,当陈岭北带着他的伤兵们回到朝思暮想的家时,家已千疮百孔;他牵肠挂肚要娶为妻的棉花,却因被日本兵蹂躏愤而跳潭自尽……美好愿望幻灭了,疼痛中惊醒的陈岭北和他们的杂牌队伍,没有一个人再想回家,而是一起到南通加入新四军,继续接受战火的考验和洗礼。

海飞称,这是致敬抗日老兵的一部长篇小说,与其是小说,不如说是纪实。

至今抗日战争结束70年了。中国抗日战争是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家》是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去还原和揭示一场战争复杂的内涵与本质。阅读小说,也感受到一种庄重的思想,家是深远辽阔的, 有着家园、家国的层面,甚至精神的层面,尽管这种思想是深掩在其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