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面朝松山主峰 龙陵关爱老兵志愿者慰问老兵 一座山的记忆,是一个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龙陵松山的记忆,始于70多年以前那场惨烈悲壮的战役。 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向盘踞松山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反攻,历时96天全歼守敌1276人,中国远征军死伤7763人,终于打通了抗战输血线滇缅公路,扭转了滇西战场的局面。 一寸山河一寸血,龙陵人民一直铭记并传承着这份记忆。就像松山的焦土上重新挺立起茂密的青松一样,战后的龙陵也在抚平战争伤痛后重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建设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 7月5日,记者重访龙陵松山抗战遗址,从龙陵县城出发往东北40公里,行至腊勐乡境内,便可望见松山雄踞于奔腾的怒江西岸。其主峰前临深渊,后连陡坡,初显易守难攻之势。松山苍莽,云南松密林包裹山体,更添雄伟静穆。 在松山脚下大垭口,松山旅游小镇的建设已基本成形,新建的房屋拔地而起,多项基础设施正在紧张施工。 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的是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一期项目,该项目涉及纪念碑、入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电瓶车转乘点、老干塘周边环境整治等。而为了充分保护、挖掘、开发抗战遗址遗迹,龙陵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抗战历史作为当地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保护,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松山管理所副所长邱佳伟说:“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打造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建设,我们已将松山建设成为一个包括《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基地》、《云南松山国防小镇》等项目在内的龙陵对外交流和展示大平台。”邱佳伟说,从此种意义上来说,龙陵的后辈们没有辜负先烈们的期望,“我们将用更多的努力来告慰先烈。” 去年松山游客突破30万人次 细雨中走进松山,“陆军第八军第103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静静伫立于松林之前,一旁的两棵榕树树干上虽爬满弹孔,但枝头仍在抽新芽,无声地向世人讲述着70多年前那场保家卫国的悲壮战役。70多年过去,一棵棵笔挺的参天大树在焦土之上重新生长出来,人们说,这里的松树高大挺拔,像烈士的英魂一样刚正。 邱佳伟告诉我们,这几年以来,来松山参观祭拜的人越来越多,游客构成也从专家学者、老兵后人、大学生、志愿者等扩展到更多普通人,2014年松山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邱佳伟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这几日每天来访的人数超过200人。5年前,游客来松山时还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如今,进山的主干道已硬化至老干塘,新增了可供游客瞻仰和追思先烈的平台——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引导游客参观游览松山主峰的栈道已建成,栈道两侧每个日军遗留的工事都配备了详细的讲解说明和实景对比老照片。” 松山上的遗址遗迹吸引着每一个人 松山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战壕 国刚抗战文物收藏馆迁新址 杨国刚是土生土长的松山人,近年来由于在家中开设了全国唯一一个收藏展览滇西抗战文物的农民展览馆而出名。6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他家准备参观时,才发现,他开设的展览馆已喜迁新址,并已正式更名为“国刚抗战文物收藏馆”,而他家所在的大垭口新村也因为得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村容村貌大变样。 沿着大垭口通往松山主峰的主干道向上行走,右侧一条新修葺的进村水泥路通道就呈现在眼前。在这条通道两侧,是一排排用取自当地出产的青石堆砌的石墙,迎面看到的一块主题石墙上“众志成城”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杨国刚的家就在新村的中段,两年前还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如今已翻新建成为一幢砖混结构的四合小院。“我已将原来设在自家院内二楼的展览馆搬到斜对面的新馆,为了做好这件事,村里将新建好的一楼全部无偿给我作为收藏馆,目前新馆已投入使用,馆内展出了我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关于松山战役的2000多件文物。”杨国刚说,4年多来,新村、大垭口和整个松山,因打造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我为代表,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也参与到了松山的建设中,全村人的生活也因为松山的闻名带来更多的游客而发生了改变。” 龙陵老兵曾在隐秘战线抗日 6日上午,龙陵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来到家住龙陵县龙山镇白塔社区92岁的老兵赵蜀龙家探望,并送上慰问金。据龙陵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储仕安介绍,赵蜀龙是近期才发现并核实的一名抗战老兵,老人目前身体健康而且口齿清楚,其传奇的经历近来也受到众多志愿者的关注。 储仕安说,赵蜀龙老人就是本地人,他的四叔赵锡禄曾留学日本,龙陵沦陷期间,受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71军军长钟彬的指派,以留日学生身份混入日军田岛处任翻译,暗中为远征军搜集情报,而他就是专门负责为赵锡禄传递情报的。 “我负责从龙陵第一站传送情报,当时我们接送情报的有3个,我、赵生福和第二站的赵仁龙都是本家兄弟。”老人说,他们通过对每天日军杀牛头数判断日军驻扎在龙陵军队的人数,再根据日军军官的服饰、战刀、模样判断军阶,同时观察龙陵周边地形和部队调防情况来发出情报。“四叔把收集的情报整理成文后,装入信袋,利用杂物掩饰后由我们第一站从龙陵送往勐冒,再辗转象达、平达,最后送至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赵蜀龙说,不要小看了他们传送的情报,司令部会根据情报做出正确的战略调整和部署。 赵老说,虽然他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但我作为龙陵人,在隐秘战线上曾为抗战作出了一点贡献。”(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