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民族和谐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5 17:16:04

跳起民族团结舞 市委宣传部供图

6月7日晚,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65岁的青玛央宗来到月光广场,她看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人们载歌载舞,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舞动起来。她高兴地说:“现在生活富足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这位藏族老人的肺腑之言,仅仅是该市牢牢把握“团结、和谐、进步”的发展主题,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逐步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让全市人民吃得健康、穿得光鲜、住得舒适、行得通畅、玩得舒坦、活得有尊严的一个缩影。

 

 藏民家访。尤祥能 摄

共唱“发展歌”

最能说明香格里拉发展变化的,不是一串串干巴巴的数字,也不是一幢幢新建的楼房,而是各族群众脸上的笑容。香格里拉更名13年来,始终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完成了香格里拉从梦幻到现实的华丽转变。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啰!安逸啰!不管是老人养老、娃娃上学,还是种田养殖,国家都给一些补助,解决了我们很多困难和问题。”家住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建塘社区68岁的马央珍见人就说,“以前,我们连穿的鞋子都没有,生活艰苦得很,现在吃喝住行都不愁,这样的好日子,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交谈中不难看出,老人特别感恩党和政府让她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让各族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和谐进步,品味生活精彩。政府不仅让学生免费上学,吃上营养餐,领取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并为学生及群众交了医保,而且还给能繁殖的母猪、牦牛、山羊都买了保险,切实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如今,群众在家种地有补贴,孩子读书发‘工资’,外出打工有人帮,看病、养老有保障,家里有安全自来水,出门也有卫生路……”不少群众把这些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编成了藏族锅庄歌词。以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浸润着真情实感的安民利民之举,使党和政府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香格里拉驶入了人心思进、共谋发展、同创和谐的快车道。

“以前种粮食不够吃不说,还要交税,现在‘一折通’上还有种粮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农村低保、高龄补贴等惠民富民政策资金。”正在香格里拉市农村信用联社取钱的建塘镇红坡村的扎史老人,一边数着手里的钱一边跟记者说。从为农民减轻负担入手,香格里拉市在10年前就全面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民零税、零费、零负担。

“是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在农村,卫生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自来水、太阳能,还有许多农户拉起了网络,坐在田间地头通过手机卖起了山货,买来了科技产品。”金江镇吾竹村驾驶员尹中红说,“如今,城里人和乡下人都一样,从大家灿烂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喜悦,同样的幸福。”

舞动和谐的独克宗古城。石显尧  摄

同谱“和谐曲”

几年前,香格里拉掀起了该市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力度最强、投入最大的教育综合改革,先后投入1.7亿元项目资金进行优化整合,把全市原有的8所中学优化整合为3所,让6000多名初中学生归并到城区就读;原有的307所小学整合为17所,使1万多名小学生集中到各乡镇中心完小学习,形成了规模办学的新格局。

如今,通过这个“藏区一号惠民工程”的实施,该市的农牧民孩子实现了“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转变,为香格里拉的明天托起了希望的太阳。

新中国成立前,香格里拉市境内没有西医,在金沙江流域一带,以祖传民间老中医为主开展疾病诊治,在高原藏乡以藏医为主开展疾病治疗。全市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相当困难,基本处于有病不能医治、听天由命的状态。

近年来,特别是更名以来,该市卫生基础和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跨越,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实现了农村群众看小病不出村、看大病不出县,人人看得起病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沿着香格里拉城往北30多公里,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尼西乡,这里绿树满坡、“梯田”层层,国道214线的二级公路与村里的水泥卫生路相连……眼前的美丽乡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是一个“两山夹一沟、满沟乱石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十几元的穷山沟,如今旧貌换了新颜。

在尼西乡的田间地角,不时会遇上党员干部在指导农户养殖尼西土鸡、加工黑土陶、种植反季蔬菜……据了解,尼西乡的产业行家、科技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绝大多数都是党员,这是该乡各族群众引以为荣的变化。而这一切正源于当地党委、政府不遗余力的民生保障和投入,激发了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夙愿。

目前,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个个民生指标、一幅幅和谐图景,体现在百姓的笑容上、口碑中,映照着万家灯火,温暖着藏区农牧民的心窝。

三坝乡哈巴新村。尤祥能  摄

合建“大家庭”

自香格里拉更名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要求,立足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多教派的市情,坚持“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理念,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在香格里拉大地蔚然盛开。

该市通过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力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连续8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活动,各民族团结发展事业不断巩固,维稳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夯实,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宗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随着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宗教更加和顺有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实现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平安香格里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全国最稳定的藏区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跟党在藏区的执政地位得到有力巩固密不可分。该市更名这13年,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13年。13年来,该市始终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等;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认真实施“三建三带三创”等一系列藏区党建工程,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据了解,该市党员总数超过1万人,全市61个村(社区)支部已全部改设为党总支,新组建农村基层党支部276个,消除了党员空白村,实现了95%以上的村民小组长由党员担任。该市通过多年的努力,党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得到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扎实推进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谱写中国梦香格里拉篇章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欢乐的弦子飞舞着,幸福的颂歌回荡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七彩的草地铺展着……这里的歌,千曲万曲都是和谐曲;这里的诗,千首万首都是和谐赋。香格里拉更名13年来的巨变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不断增进各民族人民福祉,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开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舞动感恩的旋律,舞动祝福的旋律,舞动和谐的旋律,舞动憧憬的旋律。香格里拉正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建设、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三大责任”为己任,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文明幸福美丽香格里拉!(云南日报 记者 尤祥能 通讯员 石显尧)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