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提轰” ——西当纪行(一)
西当村一瞥。 (永基卓玛) 西当村位于德钦县云岭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直线40公里,东临澜沧江,西靠梅里雪山,属山地地形,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户233户,农业人口1121人,全村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2070米,是典型的高原立体气候。 四月的西当村,绿树掩映着白色的土掌房,处处显现着古朴的安静。每到傍晚,大风吹过麦浪、笔直的水泥路、往来的汽车、徒步的游客、牧归的牛群、转经的老人,雪山脚下的村庄显得处处生动而充满人气。而与西当人的交谈中,他们的眉宇间言语中流淌着自信和希望,整个西当到处展现的是民族团结进步、和睦共处的幸福图景。西当村人均收入在整个德钦县排中上水平,但村民的幸福指数却是全县最高的。记者来到西当村,记录的是村民的幸福。 四月来西当,从飞来寺绕着云岭山脉一路前行,公路顺着大山的皱褶,很少见到绿色。到西当村时,一片绿色慢慢舒展开来,田间快成熟的小麦厚厚的、软软的,风吹来时,绿色的麦浪一圈一圈铺开,心里豁然开朗。西当村的面积并不大,但那些标志现代符号的硬化路、安全路、卫生路在这片绿色中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顺着公路,一座座漂亮、整齐而气派的大藏房拔地而起,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如今,从西当村委会坐车到德钦县城,只需40多分钟。在以前,这段路全靠脚走。村民首先要爬4个小时的山路到飞来寺,然后再走2个小时才能到县城。而在这6个小时的山路中,留下过很多人穿着“提轰”(“提轰”藏语,是一块刚好和脚一样大小的木头,用几条牛皮线串起来栓在脚上的鞋子)的记忆。 在淡淡的麦香中,我们来到89岁的卓玛阿佳(藏语奶奶)家,卓玛阿佳是西当村最年长的老人。如今还身体硬朗,行动方便,对过往的事情都历历在目。“能够活到今天,都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福气。”在崭新的藏房里,我们喝着醇香的酥油茶,嚼着香甜的酥油奶渣,在几位老人的讲述中追溯历史。 “解放前,日子真的很苦,就像火里烧过,水里煮过一样。”在卓玛阿佳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解放前,卓玛阿佳靠租地维持生计。“那个时候,一年到头很辛苦,但仍然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双‘提轰’已经很满足了。而一双‘提轰’,往往要穿上好几年,有时一家人出门时,轮流换着穿。” 沿着时间的走廊,我们看到迪庆高原农牧民贫困生活的一面记录。 “过去真是入不敷出,在40多年前,每年的收入只有一两百元,还要上土地税、屠宰税,杀一头牛都要上税呢。”“那个时候,家家都困难,如果不精打细算,到年底就只能喝冷水了。”……而今,收入高的村民每年有10多万元,少一点的也有3万元。 历史随着卓玛阿佳的话语缓缓翻开,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公社大队时期、土改、改革开放,老百姓的记忆总与吃穿住行离不开,而老百姓的这些记忆也最为准确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天天可以穿新衣服,从穿着“提轰”到如今可以坐车出门,从以前的破旧房到如今每家漂亮舒适崭新的新藏房,西当的每个村民家都有一本记录幸福生活的账本。那个账本,被老人家细细珍藏在心底。 穿“提轰”的记忆远去了,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放在心上。走进西当村民的藏房,各家的格局都大不一样,但大气端庄的木质神龛上,都供放着毛主席的画像。藏民们用一种传统和纯朴的方式,祈福幸福生活、美好未来,感恩着共产党。74岁的次里卓玛阿佳家,富丽堂皇的经堂正中,端端正正地摆放着毛泽东的画像。“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进新生活,毛主席就是我们藏家人的活菩萨。”如今,西当村每家每户宽敞明亮的大藏房里,摆放着电冰箱、大彩电、洗衣机。次里卓玛阿佳说:“在上世纪80年代前,电视机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今,谁家都放着46寸的大彩电。”农村税费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农村养老保险等等,这些都被老人们记在心里。 不光是惠民政策的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云南藏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经州县宣传部门协调反映,州县相关部门积极支持,近年来投资2700万元修建了西当、斯农、明永三个村的进村硬化道路;以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整村推进为契机,进一步实施人畜饮水、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村科技阅览书屋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一系列的大手笔,让西当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是过去吃的苦头太多,如今的日子让村民们感到非常满足与感谢。在生活富裕稳定的同时,走在西当的每个村民小组,再也看不到《德钦县志》里记载的解放初期“蛮歌一曲,使人销魂”那种荒凉的场景。如今,西当村努力构建全村男女老少都能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一些传统的节日相继恢复,村民白天做活,晚上到村活动中心,唱歌跳舞,享受着民族团结、和睦共生的美好愉悦。 在西当村,年轻人玩着微信,里面流传着“如果有一天累了,我们一起回中国西当村……”一个页面,配着西当的画面,说着西当的“卡佳意”(意为聚会,也叫晒会、幽默茶话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文化。与微信里传播的乡情一样,感恩、知足、安详的传统藏文化滋润着西当村民。 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红红火火的生活。在古老的西当村,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和开发旅游,村民的收入年年增加,这是农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一路采访,我们感受到高原农牧民在追求经济发展,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同时,很愿意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体验农村生活,与村民聊天的过程中,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笑容。(永基卓玛 白玉新 江初 马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