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鸟类学专家格玛江初 格玛江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山间密林、荒野雪线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调查研究。 多年的野外考察,使得格玛江初不得不舍弃常人的生活,成为活在白马雪山原始森林中的现代“泰山”。 格玛江初在野外拍摄鸟类相片。 今年5月的一天,在香格里拉碰到久未谋面的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局德钦分局的高级工程师格玛江初。他刚巧从白马雪山考察归来,一身野外装束,送给我一本说是刚出版的《白马雪山鸟类》。闲暇时间我翻看了《白马雪山鸟类》,全书40余万字,近千幅野外生态拍摄的鸟类相片。众多栖息在白马雪山保护区内的鸟类都被一一定格,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情况乃至保护意义均分门别类一一注明。这些都是格玛江初和同事们多年追踪研究整理出来的,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怎么样耐心和坚持?需要多少个日夜的野外考察、案牍费神?震惊之余,记者从平常的聊天中细心关注和了解了格玛江初近半生的行走旷野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经历。 从1983年进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至今,格玛江初仅仅转过3次岗,从最基层的叶日管理所到局办公室,之后(1995年开始)一直在德钦分局科研股从事一线科研保护工作。期间,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山间密林、荒野雪线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调查研究,最早在芒康县崩达乡,之后在白马雪山南北的各高山密林里经常一住就是3个月以上,只为研究白马鸡等高山珍稀雉类的野外生态习性,为以后的人工驯养繁殖探索路径。在白马雪山的高山牧场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住在牧人废弃的木屋,夜间听着狼鸣枭叫,白天涉着齐腰深的雪寻找野生动物,只为探明冬季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的觅食、繁衍等生态习性。多年的野外考察,使得格玛江初不得不舍弃常人的生活,成为活在白马雪山原始森林中的现代“泰山”。在此期间,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成学术论文,一一刊登在国家专业重点核心期刊上——《白马雪山的雉鹑》、《藏马鸡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白马雪山的矮岩羊》、《白马鸡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藏民族传统文化对白马雪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白马雪山的血雉》、《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辖区鸟类多样性及保护管理对策》、《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鸡类多样性及保护管理对策》、《白马雪山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景观破碎化对动物适合度的影响》、《浅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藏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良好习俗》等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其中《藏马鸡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一文被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评为一九九六年《中国青年动物生态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白马鸡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一文被动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评为《动物学杂志》1999年度优秀论文。在野外考察的同时进行了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研究成果《德钦县藏马鸡、淡腹雪鸡的开发利用》,发表于《云南林业科技》,《藏马鸡引种驯化初步研究》发表在《四川动物》。 从1996年始,结合中国动物协会-鸟类分会“全国繁殖鸟类数量调查统计”,他和同事们开展了“白马雪山保护区鸟类分布种群、数量调查”监测活动,经过10多年的努力,至2013年,白马雪山国家及自然保护区记录到鸟类共353种,增添保护区新的鸟类成员共130多种,突破了业内有些专家“白马雪山保护区鸟类分布记录不会超过350种”的说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金雕、胡秃鹫、拟秃鹫、黑颈长尾雉、斑尾榛鸡等9种;二级保护鸟类淡腹雪鸡、血雉、勺鸡、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等29种;列为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有淡腹雪鸡、白马鸡等4种;列为附录II中有四川雉鹑等10种;省级保护鸟类有灰雁、斑头雁等4种;云南列为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鸟类部分中雁鸭类、鸡类、啄木鸟类等有62种。期间,很难得的是发现并拍到了2种云南省的新记录。这些成果也为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之外的众多保护动物提供了法理与科学的依据,为维护白马雪山丰富的动物资源和谐多元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科研成果。 此外,格玛江初还负责和参与本单位的多起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区发展项目,负责实施完成本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并参与编制《白马雪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手册》、《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计划》、《白马雪山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论证报告》、《白马雪山护保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白马雪山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有些项目的实施成果整理成科技论文:《建材树种在德钦传统藏族民居中的利用研究》、《浅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社区经济实践途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发表在了国内专业学术期刊物上。期间,他还编写了《防范黑熊危害社区经济和人身安全手册》、《藏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等宣传手册发放到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手中,使保护区由于黑熊导致的经济损失实现每年递减。由于保护区的成功案例,全国很多兄弟保护区纷纷前来实地考察学习或来电来信索要相关资料,导致《宣传手册》一印再印,现已突破上万册。 在参与和负责实施本单位各种项目的同时,格玛江初还协助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在德钦“梅里雪山斯农村社区巡护、监测生物多样性”的项目实施,从负责编写项目的《项目实施计划》、《梅里雪山斯农村社区巡护制度》到《项目实施成果报告》等技术报告,期间完成了培训巡护队动植物拍摄技术、野外监测技术、野外工作和生存技能、动植物识别(乔木、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兽类、鸟类)。完成鉴定、信息返馈(用藏汉物种名称培训巡护队员)巡护队员拍摄的132种植物、17种兽类、32种鸟类并撰写技术报告,使当地这一自发组织的民间环保团体大幅提升了森林巡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能力,为更好地保护、管理享誉全球的圣地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负责实施完成“白马雪山曲宗贡科普教育基地的鸟类资源调查及观鸟景点、线路的规划设置”,协助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管理局实施完成“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受托完成“维西巴珠民间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维西巴珠民间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迪庆州普朗河铜矿开发区域鸟类资源调查“、”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鸟类资源及观鸟景点、线路规划“、”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景区景观线路植物的鉴定和挂牌“等专业技术项目。 2010年,在科研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格玛江初重新启动10多年前因为没有经费而下马的 “白马鸡等珍稀高原雉类人工驯养繁殖”研究课题。从饲养室的改造和加固、申请《野生动物驯养养殖许可证》开始,继而到社区和野外收集、寻求种源(弃蛋、弃雏、病残个体等)都亲力亲为。经过艰苦努力,到2013年已成功繁育出子一代, 培育出健康稳定的种源种群。“这个课题的开展成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和心结,10多年的艰辛野外考察研究、积累起来的数据和经验,终于得以在2013年派上用场了。”格玛江初说。 2011年3月始,格玛接受单位的安排,整理20多年收集的相关白马雪山保护区鸟类的数据,编著全国唯一的采用原生态野外相片的可用于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教学、野外观鸟等的学术专著——《白马雪山鸟类》。经过3年多野外拍摄和收集数据,撰写了40多万字的专著,于2014年4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建章既是其在东北林业大学时的授业恩师,又是中国鸟类学的专家泰斗,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深藏于横断山脉一角的白马雪山保护区的动植物保护、管理的进展情况。马院士对《白马雪山鸟类》评价是:“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温暖多雨的气候特点使横断山脉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交通地理环境限制,目前有关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本底情况掌握不充分,图文并茂的《白马雪山鸟类》的出版,既填补了鸟类学相关研究的空白,也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榜样。”马院士对于该书的评价之高,洋溢在他亲笔撰写的《序》中的字里行间,他亲自为中国鸟类研究中的“第一本采用精选野外生态相片的观鸟手册”、“一本全国自然保护区迄今为止仅有的鸟类图志”、“一本横断山区域权威性野外观鸟及研究工具”审定文稿,再为该书写序并撰文推介。马建章院士看重的是该书既有鸟类学、鸟类识别手册的属性,更兼有加强科普宣教、强化资源保护、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的功能,书中给出了鸟类学学名及中英文名称外,结合保护区实践给出了系统的藏文名称及藏名译音及发音,大大增强了实用性和科普宣教的功能。而这本书的出版,是格玛江初和他的同事们20多年高原基层野外实践的心血结晶,这即为保护白马雪山区域内18目50科168属372种另19亚种鸟类,30余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鸟类提供了详实直观的图谱,更为今后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方向和措施。 通过第一手的野外考察,格玛江初发现仅占我国国土面积0.029%的白马雪山保护区,栖息着占国内鸟类分布1247种的29.83%,占云南鸟类分布的793种的46.91%,约四分之一为白马雪山保护区特有种,所占比例之高,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保护区内的鸟类还具有森林鸟类种类多等特点,有近300种为森林或林缘灌丛鸟类,其中多为典型的树栖种类和留鸟,占全保护区种类的84%,形成保护区内最主要的鸟类。这些第一手的调查成果为学界公认的白马雪山保护区 “鸟类的天堂”、“雉类的乐园”、“画鹛的起源地”的美誉提供了科学而详实、缜密而直观的佐证。 而这本书只是格玛江初撰写、编撰的五本专著之中的一本,此前,他已在国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专业论文,并获得全国多项专业学术奖项与荣誉。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注定远离安逸闲适的办公条件,注定与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焚膏继晷的生活划上等号。在一名科长就可以让高级工程师灰头土脸、掣肘难行的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当下,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然决然的决断。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做为德钦分局唯一的高级工程师,在刻苦学习前沿专业知识的同时,他还积极、主动、精心指导同事(多名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的专业业务工作,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及技巧。指导他们把科研课题的成果撰写成科研论文——从科研课题选项、确定,论文的题目、纲要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文稿的起草和审理都给予精心必要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刚出大学校门相比大有提高,指导的多篇专业科技论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林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为白马雪山保护区,也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培养了能吃苦耐劳、愿意艰辛付出的梯队科技工作者。 “今后5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最大的愿望是完成“驯养繁殖淡腹雪鸡、斑尾榛鸡、红腹角雉为主的高原珍稀雉类”和“高密度机械化养殖白马鸡” 两大科研课题,这就是我的专业目标也是我今后的人生目标。”格玛江初笑着说——看起来他是一脸的认真。(安永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