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通过万里长征向世人庄严宣告: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回望那段红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顺利通过云南迪庆的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红军在迪庆践行群众路线所取得的成效,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脉相承的,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思想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直面困难,了解民情,尊重民意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云南藏区。面对藏民的防范、戒备、恐惧甚至开枪打伤红军等困难,实施了一系列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靠群众,聘请翻译 贺龙为首的红军首长一到上江乡格鲁湾,立即聘请翻译了解民情,询问进藏区的详细情况。红军在迪庆期间,陆云鹤一直为贺龙担任翻译。至今在迪庆广为流传的翻译和向导还有:陶子胜、赵阿印、苗三元、潘永清、潘永灿、子庆科、恩世臣等,他们为军民双方的沟通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在迪庆期间,红军充分依靠翻译和向导,深入群众,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曾书写和撰刻“抗日救国,抗日讨蒋”、“反对大汉族主义”、“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红军是番民(藏民)的好朋友”、“番民们,不要听信谣言”、“番民群众各安生业”、“优待少数民族,保护信仰自由”等口号 。 (三)情系群众,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 在迪庆期间,红军充分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红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香格里拉县城中心镇公堂(寺院)两侧的厢房,贺龙等红军首长带头不进大殿,派兵严格把守,严禁士兵入内。提出“尊重佛教,保护喇嘛”,规定:“严禁进驻喇嘛寺毁坏经典、神像、祭祀仪器和侵犯寺院及僧徒;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纪律。做到不侵扰喇嘛寺院,不动藏民供奉的神像、神龛、香炉及一切念经设施;不进入神山、神林、神水地区,不动藏民贴在门上的封门“神符”、“红布条”及插在庙旁、寨边、山上的经幡。 (四)务实清廉,维护藏民群众的利益 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维护藏民群众的利益。 克服寒冷、缺氧、饥饿、疾病、水土不服等困难,冒着高原的寒风露宿在野外,许多红军指战员因此而冻伤冻死。红军喝碗水、吃块粑粑都照价付钱。有位红军战士枪走火,打死了翁水村腊咱列主家的马,红军领导亲自前去赔礼道歉,赔偿银元250块。驻阿努谷村的红军,为了给伤病员磨面,到8公里外的益松村阿斯家借了一盘手磨,用完后马上背去归还,来回16公里。 红军规定并遵守:(1)不准侵犯藏民的人身安全;(2)藏民不在家时不准进屋;(3)严禁在庄稼地放骡马;(4)不准侵犯藏民的人身安全。(5)买卖公平,不拿群众的东西等等。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民为本,聚集人气,赢得人心 红军在迪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迪庆19天的时间里,红军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民为本,聚集人气,赢得人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军民鱼水情 藏民亲眼目睹红军的言行举止后深有感触地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人……”后续部队进城时,群众自发集队到南门加浪贡卡(现在金龙街)欢迎,主动帮助红军当向导、找住房、买粮食;有的把家里的粮食、油、肉、酥油、红糖等无偿送给红军;有的藏民跟随红军北上,成为红军中的一员。许多妇女主动为红军背水、扫地、磨青稞、缝补衣服、安排食宿,帮助埋葬在迪庆休整期间生病死亡的红军。 (二)“兴盛番族”情 改变了对红军原有的戒备,噶丹·松赞林寺派夏那古瓦等八名代表,手捧哈达,背着青稞酒、糌粑、牵上牦牛(送去牦牛16头)、驮着礼物来到城里慰问红军,还邀请军团首长到大寺观光。贺龙以自己的名义将写有“兴盛番族”的锦幛赠送给松赞林寺,祝愿藏族人民繁荣昌盛!同时还送了一对精致的大瓷花瓶和礼物。各康参喇嘛将贺龙一行送到寺外,并祈祷平安!乡城康参的喇嘛帕处送给贺龙一对瓜格达(藏民外出时装食物的皮褡裢,内装行途食物),夏那古瓦送给贺龙一对银木碗。 (三)慷慨解囊情 为帮助红军筹集粮秣,噶丹·松赞林寺打开仓库,背出2000多斗青稞(约六万余斤)、牦牛、红糖、粉丝、猪肉等食物卖给红军。寺院周边的村民和商贩也把青稞、盐、红糖等食物卖给红军。红军在迪庆期间筹集到10万余斤粮秣。 (四)依依惜别情 红军离开迪庆至解放前,香格里拉县中心镇的许多老百姓还珍藏着红军当年遗留下来的文件、布告、标语等纪念品,如视珍宝。如今,在迪庆的金、上江一线还流传着一首歌颂红军的小调《送别歌》。 三、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启示 红军长征过迪庆已成为过去,但它孕育的长征精神却穿越历史的天空,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对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是努力做勤于学习的先行者。以先烈为明镜,我们更能发现思想上的小、观念上的病、行为上的垢,更能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党员干部要积极倡导勤于学习、乐于求知和勇于探索的风气,认真对照自身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与适应岗位、任务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坚持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始终把勤学善思当作履行使命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胸襟,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是努力做团结共事的垂范者。红军过迪庆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才能解群众苦,圆幸福梦,使旧貌换新颜。作为党员干部要注重团结,无论是在哪一个岗位、担任哪一级职务,都以宽广的胸怀、容人的气量和大局的观念,密切配合协作,共同维护好团结;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平时多通气、遇事勤沟通,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而不能相互“拆台”,做到互帮、互爱、互谅、互让,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推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自觉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修身的法宝,清除思想病菌的武器,解决心灵深处的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和交心谈心,达到明确问题,改正缺点,增进共识的目。 三是努力做联系群众的服务者。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红军在迪庆建立起来的军民关系表明:要想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和驾驭复杂问题的局面,必须依靠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党员干部要做到尊重群众、甘当学生,对群众怀有真挚感情。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记为民之责,时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才能从群众那里取到“真经”。 四是努力做务实进取的实践者。红军在迪庆建立起来的军民关系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从而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党的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统揽全局,整体谋划,准确把握当前的工作实际,深入探究特点规律,着力提升驾驭局势的能力,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要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的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是努力做勤政廉政的执行者。红军在迪庆期间,以超乎想象的约束力,铁纪严明,做到再饿,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再冷,不擅进民宅。我们要像革命者那样,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诱惑所迷,不为清贫所困,坚决克服和纠正“不刻苦、怕艰苦、爱叫苦”的问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不仅能干事、会干事,而且干净干事;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结语 历史属于先辈,未来属于我们,历史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在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的同时,应当自觉地把发扬长征精神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听取意见、自我批评、相互批评,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用长征精神锤炼我们的理想、信念、意志与品格,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新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和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