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海,女,1969年6月生,香格里拉县上江乡福库村一组农民。 曾获主要奖励: 2008年至2012年上江乡“五好文明家庭”;迪庆州“十星”文明户;2010年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户。 一个农妇的相濡以沫 ---唐建海道德模范事迹小记 初见唐建海两鬓已经有几丝与年龄不相称的白发,小声的说话,很客气的微笑,很难想象这个柔弱的肩膀能承担那么多生活的不幸与压力,对于一个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女人来说,这个默默付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善良最质朴诠释的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院子里干净整洁,各种花卉在迎着暖暖的春风热烈的绽放,蔬菜水果生机勃勃的生长着,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和充满了生机,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和生机勃勃的。当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全家人没有退却,而是选择坚强的面对和承担。唐建海更是承担了全部的不幸和压力,对她来说,身体上的劳累不算什么,精神上的磨难才是痛彻心扉的,但一直以来,她从来没有流露过些许对生活的抱怨和厌烦。 20多年前,唐建海从20公里外的上江乡木高村嫁到了福库村张雪松家,一直以来,夫妻俩恩爱和气,对父母孝顺尊重,对兄弟姊妹关爱有加,她从来没有与村里的人吵过架、红过脸,与人交往从来都是细言慢语,笑脸相迎。自从嫁给张雪松一天起,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个家庭,辛勤劳动,与人为善,本本分分的操持家务,用自己的周到和体贴营造着一种和气的氛围,总是做着这样看似很自然,但又有理有数的良家妇女的行为。一家人的和睦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为老要尊,为大要正,为小要敬。然而,命运无常,世事难料,2011年4月17日的一场灾难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幸福平静。唐建海的丈夫张雪松从高处坠伤,造成胸椎爆裂性骨折,全身十多处复合伤,左肺叶严重挫伤,生命危在旦夕。病人转辗求医问药的艰难与辛酸难与人言说,本来已经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病人,在浓浓亲情的感召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命是保住了,人却残废了。对家人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伤者能够保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虽然张雪松正常的人生停留在了42岁的时候,也许高位截瘫的他将一辈子与病床和轮椅为伴,但他能够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真真实实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医疗康复过程花了几十万元,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超出了承受能力,在这期间,多少人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太多的帮助和鼓励,村里呼吁为她家募捐,但他(她)们善意的回绝了,困难确实存在,但生活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很多人还比他们不幸,他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不幸而肆意的透支乡亲们淳朴善良的感情。如今丈夫已经卧病近两年了,唐建海每天都要去田里做农活,家里有十亩的承包地,庄稼从来都没有因为丈夫卧病在床而比别人差,还要种植药材、养蚕等经营其他农副业。照顾丈夫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雷打不动的必修功课,每天都要按摩翻身擦洗几次,半夜也要起来翻身倒尿,过几天就要对膀胱冲洗消毒,有时大便不通还要用开塞露,用手抠,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刻不能停顿。而且病人术后并发症经常复发,整夜难眠时,要帮他按摩,陪他说话,有时一打针就是四、五天,这不是都简单的说什么不离不弃就能做到的。两年来,丈夫也能够坚强坦然的直面自己的不幸,这主要是妻子给了他太多的精神支撑,他(她)们的房间里总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异味,不像有卧病在床的人,病人也是卫生整洁,精神状况良好,没有一点长久卧病的颓丧与消沉,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妻子的贤良与辛勤。家里有两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唐建海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他们,经常嘘寒问暖,老人也力所能及的帮助儿媳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把儿媳当做女儿一样心疼,这个家庭依然其乐融融。 两年来,这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和折磨,特别是唐建海,屋里屋外全部都要自己操持,还必须要面对自己的丈夫是高位截瘫的事实,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嫌弃过,更没有逃避,只是默默的承受,无怨无悔的付出,把这个家打理得井然有序,充满生机。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古老成语:“相濡以沫”,其实相濡以沫不仅仅只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基础就是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宽容。唐建海一个普通的农妇,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不离不弃,却一直默默的做着她认为是她分内的、该做的事。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久反复的地做一件事,一瞬的感动和善良也不难,难的是长久地对一种感情的付出,对一种道德的坚持。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幸和苦难,让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吧,同情每一份不幸,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善良跟财富和权力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一种品质,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