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8期 迪庆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采取多种方法形式开展教育,把活动引向深入。 变“大锅饭”为“小餐制”,增强教育针对性。一是解决问题用“分餐”。州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不敢担当,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州县直属单位、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等问题。二是设置内容用“配餐”。既依据规定动作反“四风”,还结合实际自选动作,结合迪庆实际增设了如何探索形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切实发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用,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等内容。三是解决个例用“加餐”。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漏学情况要求先学或补课。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做到先学一步,先后学习了中央、省委和州委领导讲话要求、文件精神和必读书目,组织好以领学为主要方式的教育培训,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带头羊和示范兵。 变“坐机关”为“走基层”,增强教育渗透性。州直机关各党组(委)把教育活动的主课堂、主阵地搬到联系农户的火塘边,田间地头里、州内企业的班组车间中。从迪庆社会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八看三算一揭批”(看群众衣、食、住、行、上学、就医、土地所有和承担税赋,算解放前后、自治州成立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揭批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新旧制度对比,让全州领导干部、职工和基层群众一方面坚定“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和“永远跟党走,珍惜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千促”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以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渗透到基层、深入到民心。 变“小收获”为“大作为”,增强教育实践性。把迪庆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转化为推动州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服务型基层党建“六位一体”蓄势待发的动力和优势,统筹做好全州教育实践活动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合理统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建设幸福家园”活动,精选、配强第八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高起点做好“1·11”香格里拉古城火灾灾后重建规划,完善“8·28”、“8·3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等,同时采取州委常委定期开门接访、群众工作部门专人受理信访和州委党政主要领导随时走访等形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收集梳理民情民声民意,促进迪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