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经验中的结对包保“一家亲”,尽最大努力赢得群众信任。坚持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去做群众工作。县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乡镇、其他处级领导挂钩村(社区)、科级干部挂钩村(居)民小组、一般干部挂钩移民户。全县3000多名干部职工通过认路、认门、认亲三步走,与1.6万多户移民群众结成对子、攀上亲戚。科级以上干部每周驻村入户不少于3天,任务不完不出村,安置不好不脱钩。处级、科级干部每月轮换分别走访群众不低于20户,其他干部职工每周轮换走访群众不少于1次,做到移民全接触、民情全掌握,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 要进百家门,要办百家事,群众工作千难万难,有群众信任就不难。干部要跟群众联系,获得群众的信任,不仅要和群众交朋友,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家中,看一看他们的穿着,揭一揭他们的锅盖,问一问他们的难处,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群众过得好不好,不是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说了算,也不是统计局的GDP说了算,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很多干部虽然进了百家门,办事不办事,用来百姓话说那是为了“照相”,为了“吃家常菜”,进了百家门,还要办百家事,解白家难,这就是一个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搞“一阵风”,不能走过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百姓的门槛踏破,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百姓的疾苦,这样才能算作国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因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绥江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进得百家门”,而且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一抓到底、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得百家难”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接纳,得到群众的信任,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作者:维西县委组织部 陈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