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州政协委员杨嘉祥 “我们生产的水泥瓦和空心砖,是用矿渣、水泥、沙子加配方制成,与传统的火烧砖瓦相比,不用烧柴,不用粘土,不冒烟,使用寿命长,既节能又环保。”1月11日,州政协委员、维西金星水泥制品厂厂长杨嘉祥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之路。 1969年,杨嘉祥出生在维西县永春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困难,14岁辍学回家务农。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杨嘉祥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开过拖拉机、东风车跑运输,后来回家办了火烧砖瓦厂。 1999年,杨嘉祥在卖自家火烧砖瓦时,无意中看到外地人做的水泥瓦,感觉到水泥瓦在制作中不用烧柴,很节约。于是白手起家,用手工制作水泥砖瓦,代替火烧砖瓦。 2005年,是杨嘉祥创业历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年他用多年积攒的资金购买了一台机器,水泥砖、瓦制作从手工走向机械化,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杨嘉祥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现在金星水泥制品厂在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镇和五境乡都建了分厂。目前,公司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80名员工。”杨嘉祥说,他的企业与内地的大工厂相比,是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对于他来说,很有意义。“传统的粘土火烧砖瓦七八年要翻盖一次,费工费时费钱;而我们生产的水泥砖瓦使用寿命60年,期间不会出现漏雨现象,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种节约。”目前,他的环保节能砖瓦在州内热销的同时,远销到了西藏昌都、四川得荣及大理、怒江等地。 农民出身的杨嘉祥,在创业的十多年间,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工人从三四个发展到80个,生产的产品又是目前最前卫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以质量求信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是我创业成功的法宝。”杨嘉祥说。水泥砖瓦最大的消费者是农民,最初他选择水泥砖瓦的原因:一是不用烧柴,二是不用挖粘土,三是使用寿命长。他说,他本来就是农民,晓得农民的苦,一辈子辛辛苦苦攒点钱,盖间房子,当然希望既便宜又耐用。 经历了商海沉浮、市场洗礼的杨嘉祥,依然保持了农民朴实善良的本质。办厂十多年,做到了不该花的钱从不乱花,该花的钱舍得花。在厂里,职工有大物小事,他都舍得拿钱出来帮忙,所以,厂里有很大一批职工工龄与厂龄一样长。对困难群众,他舍得帮助,仅去年,为康普乡弄独村20户人家捐了6万多元的彩瓦。对困难学生,他在节假日买礼物送到学校,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捐资助学,帮助困难大学生。 作为一名州政协委员,杨嘉祥说,他要把金星水泥制品厂办好,一来可以适当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二来可以利用维西工业园区建成后产生的矿渣,扩大生产规模,废物利用;三是用自己的创业经历,为党委政府培养“农民致富带头人”提供实例;四是积极参政议政,用自己的经验、经历为党委政府发展非公经济建言献策。(记者 余丽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