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笑 亲情融化坚冰 ——香格里拉县公安局尼旺宗派出所亲情式服务纪实(一) 一个承诺,两个坚持,三项要求,四项内涵,这是香格里拉县公安局尼旺宗派出所建所10年来总结出的亲情式服务规范。作为全省最大藏传佛教寺院的驻地派出所,10年来,派出所全体民警始终恪守僧众利益无小事的承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宗教信仰;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寺院,他们用一个个微笑,一声声问候,一份份关怀,做到了以亲情感人,以理解助人,以尊重待人,以服务管人。他们用亲情融化坚冰,用亲情赢得信赖,用亲情换得和谐,用亲情塑造了高原和谐卫士的形象,得到了广大僧人、信教群众、游客和周边社区百姓的理解支持,在高原唱响了警僧和谐、警民和谐的赞歌,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肯定。从今天开始,迪庆日报将陆续刊发尼旺宗派出所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映着朝霞,阳光轻柔地洒在噶丹·松赞林寺扎仓大殿顶上,金色的阳光把大殿照得更加流光溢彩,绵延数公里的云带,宛如一条流动的洁白哈达在松赞林寺缭绕,伴着袅袅香烟,一大早已有不少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起个大早的游客鱼贯而入,好奇的目光在寺中随处穿梭。 好一幅宁静和谐的世外桃源风景画! 尼旺宗派出所所长庄红卫感到由衷的欣慰,到派出所工作10年来,全体民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宗教信仰,用自己的微笑、问候和关怀赢得了僧人、信教群众、周边社区百姓和游客的信赖与支持,在云南藏区奏响了警僧、警民的和谐曲,多次受到省、州、县的表彰,2008年尼旺宗派出所荣立集体一等功,庄红卫荣立个人二等功。 车辆上的派出所 “尼旺宗”,藏语意为“日光城”。相传香格里拉建塘镇的第一缕阳光就照在这里而得名,有“小布达拉宫”美誉的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就坐落在这片吉祥之地。 在藏区,松赞林寺不算大,可知名度却很高,不仅因为寺院是由五世达赖亲自选址,更是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松赞林寺支援红军的一段佳话: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冲破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香格里拉短暂逗留期间,松赞林寺的僧侣和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僧侣们为红军筹措军粮3万多公斤,贺龙元帅题赠“兴盛蕃族”锦幛一幅。1950年5月,当年长征的红军又回到了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的僧众和县城的群众吹响长号,焚起檀香,带上哈达迎接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时任第一任州长的松赞林寺松谋活佛亲自为自治州命名为“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希望迪庆各民族世代团结和睦…… 树欲静而风不止,良好的愿望背后总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迪庆是全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促进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既是藏区反分裂、反渗透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也是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生态屏障。虽然迪庆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信教群众众多,全州藏传佛教寺院星罗棋布,松赞林寺作为全州最大的和全国藏区颇有知名度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和谐稳定,维系着迪庆的稳定发展大局。 刚跨入新千年,一纸调令把庄红卫这个不到而立之年的藏族汉子推到了风口浪尖——担任尼旺宗派出所所长。 “我能干好吗?能在寺院站得住脚吗?”此时的庄红卫没有一点底。要知道,就在尼旺宗派出所成立前,县公安局曾经在松赞林寺设立了一个执勤点,可没过多久就因为影响寺庙景区规划而撤销了。所谓的执勤点几乎就没有开展过任何工作,基础工作一片空白。加上派出所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场所,只有一个民警,只有一辆北京吉普和一块派出所的牌子。他感到了肩上巨大的压力。 “全县最小的派出所所长,也是全县唯一车辆派出所的所长。”这时的庄红卫,不时引来同事们善意的调侃。 没有办公场所,就在车上办公,没有民警,那就自己动手干。揣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光杆司令”庄红卫上任了,而且,这一干就是2年。 微笑融化坚冰 1月23日,记者随庄红卫到松赞林寺采访,45岁的僧人丹春初称安详地坐在宗喀巴大殿前的石阶上,一手转动经轮,一边诵经,尽情享受着冬日的暖阳。见到庄所长,丹春古铜色的脸上溢满了笑容,连连喊着“阿红”(庄红卫的小名)打招呼。 “这几天身体还好吧?酥油糌粑够吗?”庄红卫拉着丹春初称的手聊起了家常。“这么多的人来干什么,都是你的朋友吧?把你的朋友叫上,到我那里喝酥油茶去。”丹春初称热情地邀请我们。看到我们背着相机,丹春初称还请求给他和庄所长照一张像,好留作纪念。 “这是1980年松赞林寺在‘文革’浩劫毁于一旦后恢复重建时就进寺的老僧人了,像他这样近30年寺龄的僧人已经不多了。”谈到寺院僧人的情况,庄红卫如数家珍。 然而10年前,庄红卫的心情可没有这样轻松。 2000年,庄红卫刚走进寺院,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甚至有时是阵阵的敌意。“平时在寺院开展走访工作,路上遇到的僧人都会特意避开,或是装作没看见。不用说是主动打招呼,或是约来一起喝茶闲聊了。”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成为2000年庄红卫冥思苦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决定利用自己懂藏语的优势,先和僧人交朋友。经过多天观察,一天,庄红卫在松赞林寺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迪斯英泽,他顿时感到眼前一亮,也从此成为迪斯英泽的常客。迪斯英泽属于在寺院有影响的僧人,通过他,庄红卫认识了不少僧人,并成为了这些僧人的朋友。 那一段时间,庄红卫成了副食批发部的常客,所里吉普车的后备箱里甚至是后排座上都装满了砖茶、哈达、酥油灯等礼品,看到同事们疑惑的眼神,庄红卫开玩笑说:“这可不是送给你们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工作的敲门砖哪!”他说的不假,在藏区,看望人不能空手去,这些礼品都是庄红卫自掏腰包买的。每看望一个僧人都要带点礼物,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情往来,使庄红卫在走访过程中有了接近僧人的机会,也受到了僧人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和藏传佛教的尊重。后来,局党委也发现这样的方式能有效促进民警和僧人之间的关系,每年都专门安排资金用于购买赠送僧人的礼物。 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看到和自己交朋友的僧人越来越多,庄红卫十分高兴,但他深知,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寺院的情况,尤其掌握不稳定因素,他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2001年,松赞林寺新一届民主管理委员会成立,庄红卫马上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众多较有威望的僧人和寺管会成员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见面会。在那次见面会上,庄所长认识了更多的僧人。从此,和庄红卫打招呼的僧人逐渐多了起来,随时出入寺院的他看到了更多的笑容。 时间一天天过去,庄所长认识的僧人越来越多,和僧人们越来越熟悉,这引起了个别僧人的仇视,有的一见到庄红卫就冷眼相对,有的冷嘲热讽,有的僧人甚至直接提出了武力要挟。曾有一位在寺院有一定影响力,且不理解派出所工作,高大魁梧,五大三粗的僧人,看到庄红卫出入寺院越来越频繁,便向庄红卫下了“战书”,扬言“要称称这位警察到底有几斤”。 面对这位僧人的多次挑衅,庄红卫都一笑了之,可僧人却总是不依不饶。一个下午,庄红卫找到了他,两人在寺院外开始了一场情与理的较量,庄红卫义正辞严的教导把牛高马大的僧人镇住了,也说服了他。从此,这位僧人成为了派出所的常客,有时间总要到派出所坐坐。 “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回忆起往事,庄红卫说,要不是自己在法与理上都站得住脚,没准吃亏的是我自己。 “现在除了刚入寺的小沙弥,还有个别经常不在寺院的僧侣外,其他的僧人我都熟悉。”庄红卫的脸上,含笑中带着自信。 不打不相识 2002年,尼旺宗派出所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同时,藏族姑娘刘云瑶也分配到了派出所,庄红卫不再是“孤家寡人”。 “那时工作才刚刚打开局面,在少数僧人的眼里,我们还是另类。”刚做完胆囊手术的刘云瑶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刚到尼旺宗派出所时,看到那些僧人个个高大魁梧,还真有些害怕。” 尽管刘云瑶负责做内勤工作,但由于派出所人少,很多时候她还是要到寺院里和僧人打交道。“当时一进寺院,就能感受到自己不受欢迎。僧人一见我就远远避开,更不要说跟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了。”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她到寺院里就是处理一宗盗窃案。当时派出所只有她一人,接到寺院里报案后,刘云瑶迅速跑到案发地——扎仓大殿,小偷已被僧人们打得满地爬,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瘦弱的刘云瑶拨开围观的人群,冲到僧人面前大声说:“我是警察,你们住手!”“走开!偷功德钱的小偷就应该把他打死!”僧人们毫不理会,一个足足高过刘云瑶两个头的僧人一把推开她,刘云瑶几个踉跄才站住了脚。 见事不妙,刘云瑶动员了几个围观群众一起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僧人把小偷交给派出所。“真是不打不相识。”刘云瑶微笑着说:“从此以后,很多僧人见到我开始打招呼了,有的僧人还不时抽空来派出所向我讨教电脑操作等相关知识,有时就直接在所里的电脑上打字。” “这些都是我参加工作一年以后的事了,在这之前,寺院里的僧人还是有点不理解我的工作。”对往事,刘云瑶依然历历在目。刚到派出所不久,刘云瑶就承担起了寺院僧人管理资料的整理搜集工作,在登记造册时,不少僧人和他们玩起了姓名的“捉迷藏”游戏,有说叫李小龙的,有说叫陈真的,不一而足,尽管明知这些僧人告诉的是假名字,但派出所的两位民警还是和颜悦色的,经过多次走访后,双方慢慢熟悉了,这些僧人向他们提供了真实的材料。 直到现在,已经调离派出所的刘云瑶到松赞林寺,不时还有僧人和她热情地打招呼。(普自林 阿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