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追求与坚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31 17:07:26

用脚“写”出的工作业绩

  数据显示,从1957年至今,香格里拉县累计在册麻风病例573例,家属4257人,目前康复村中共有42名已治愈的畸残者和正在治疗的患者。孙建中表示,统计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于时间久远等缘故,香格里拉县很多麻风病患者的档案都出现了流失、不完全等问题,在当时,一些发病人群可能还在大山里,没有被发现,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有部分患者自杀。实际患者应该累计在1000人左右。

  做为康复村的唯一负责人,孙建中的工作包括:查治全县麻风病人,包括临床、化验、治疗、督导、溃疡病患者的清创及院内外麻风人家属子女计免接种,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对临愈病人出院后515年监测工作、病人家属每两年一次常规检查和临愈麻风病人长期性的检查和监测;全县各乡镇疫区百姓每年进行一次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并对院内外新发治疗期病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等32项工作。此外,还有康复村生产生活的管理、后勤工作和全县院外病人及家属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及纠纷的协调处理。

  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孙建中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用“脚”写出自己的业绩,从一个满腔热情的青年医疗工作者,成为一位满腹经纶的中年麻疯病专家。而这些业绩的肯定者,就是那些不幸患上麻风病的患者。“针对很多交通不便的村社,孙医生硬是靠着一双脚到病人家中进行调查、治疗。其中的苦和累,只有他自己知道。”院里的一位麻风病家属告诉记者。

  如今,孙建中贷款买了一辆车。他说:“走不了太长的路了,有车,日常生活、工作都方便。”

读书,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康复村病人的孩子渐渐长大,如何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教育成了孙建中心头的大事。“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否则他们大多数都只能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滞留在康复村。”孙建中说。而由于社会歧视、对麻风病认识不够等原因,让这些原本健康的孩子就近入学也成了“天方夜谭”。

  2000年,经孙建中的多方努力后,澳门的有关友人扶助下成立了香格里拉县康复村小学。学校建设好了,但是没有一个正式老师愿意来此任教,无奈只得出钱请临时代课教师。然而,教了3个学期后,代课教师都因受不了外界的歧视和微薄的工资而离开了。

  “我在村里缓缓走着,突然看到一个病号母亲带着还没上学的小孩,母子俩一起坐在院里翻一本破书,认真翻看着书本的小孩,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像一个婴儿对母亲乳汁的期待。”孙建中说起他记忆中的一个片段。

  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等待,2005年,香格里拉县康复村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才得到了解决。适龄儿童都送到了某慈善机构建设的一所学校就读。“那些孩子读书都很刻苦,80%以上的孩子成绩都非常优秀。”孙建中欣慰地说。

  康复村外患者和家属的工作成了最繁杂的工作之一。孙建中告诉记者:“由于染上麻风病后,病人的头发、汗毛以及眉毛都脱落,面部畸形,四肢残缺,所以麻风病给人留下了面目狰狞的印象。” 在过去,这样的恐惧伴随的就是屠杀、流放和隔离。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麻风病防治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控制传染”,时间是1949年至1981年。这期间,政府主要采取“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和“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来减少乃至最终根绝麻风病的传播。当时,我国也主要以隔离治疗为主,在深山、海岛上修建了很多终身收治麻风病人的麻风病院。而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基本消灭”,于1982年启动。 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终身隔离虽然起到了保护麻风病人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群众对这个疾病的恐惧。世界卫生组织自1981年开始推广对麻风病人采用多种药物的联合疗法,此疗法使病人在10天左右即能将体内麻风杆菌杀死,医学的发达已决定了麻风病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麻风病人不需再住进村落,可就地治疗。

  然而就地治疗的方式却给了孙建中更大的工作压力,伤害麻风病人以及病人和家属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孙建中常常面临着凌晨两点还在路上的艰难,处在夜晚无法入睡的焦虑中。对院外麻风康复者的生活,孙建中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做病号子女的入学纠纷调解工作、甚至是跑60多公里,帮女康复者杀年猪……“一头辛辛苦苦养大的年猪,没有人愿意帮她碰一下,帮她宰完后,她整整哭了半个小时。”孙建中对这件过了许久的事情仍记忆犹新。

“老麻”的希望

  孙建中是率真的人,他对自己的境遇直言不讳:“别人都叫我‘老麻’,我也顾及别人的忌讳,办‘红事’一般都不出现。”康复村医生长期接触麻风病人,导致与有关部门接洽工作时被歧视,家属和子女被歧视的情况,对孙建中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孙建中表示,近年来,麻风病人的生活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自20077月以来,476名(院内外)在册病号和康复者都被列入了低保户,每月都有了固定的生活保障。但对于更多的病人来说,心灵的治疗比身体的治疗更重要,他们更需要我们这个社会的温情。 孙建中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个麻风康复者得了急性疾病,院方把他送到医院救治,当时他已经神志不清却依然边哭边挣扎,不让医生碰到他的肌肤 ,也因此最终诊治无效。孙建中讲的故事用一句感慨结语:“即使他们实际上已经痊愈了,但心灵仍未康复,这是他们的痛苦——既渴望又害怕关心,麻风病患者应该得到理解、帮助和尊重,只有多方面康复才有可能过上跟常人一样的生活。”

  如今的孙建中,除负责康复村的相关事务外,还兼任了香格里拉县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说到新的麻风病人安居工程的进度,孙建中对新麻风康复村充满希望:“新的康复村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收容院’,而应该是一个包含医疗、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康复中心。”当然,这个希望的实现时间也许并不短。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