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赴会不失约 1951年9月,杨善洲在西南乡土改工作期间,有一次,与篱笆寨、甘蔗地的群众约定开会。可是到了约定时间,他感染了疟疾,高烧不退,卧床不起,外面还下起了大雨。看到这种情形,同志们建议由其他人代他去开会,他却坚决不同意:我是西南乡土改工作组组长,已与当地群众约好亲自去,哪能不守信用?就这样,他穿起草鞋,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手拄拐杖,由同志们搀扶着走了6公里弯弯曲曲、泥滑路烂的崎岖山路,来到甘蔗地、篱笆寨与群众一起开会。 时隔近60年后,当地群众依然记得这位艰苦、朴实、守信的土改工作队员。 “账不能这样算!” 1985年5月,秘书段兴华随老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吃饭,饭后段兴华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当他们驱车返回保山途中,老书记问:伙食费结了吗?他如实回答没有。老书记立即喊停车,叫他拦辆客车返回去结账。事后段兴华和老书记说:总共结了6元5角的伙食费,来去两百多公里路,车费就花了22元,这一趟真不划算。老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账不能这样算!我们机关干部下乡,这里吃一顿那里吃一顿,拍拍屁股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看病自掏腰包 1999年,杨善洲在大亮山林场查看山林时不小心摔伤。驾驶员把他送到了施甸县城坞土寨民生堂。跌打医生张道明和张维贤父子帮他检查了伤情,诊断为髌骨碎裂性骨折。包扎好后,杨善洲在那里住了10多天就再也闲不住,要求回去住,7天来换一次药。他每次来换药,都是独自拄着拐杖来的,没有人陪同。“按照当时的药价,应该收他2600元,他自己掏钱,我收了他2000元。两个月后,他的髌骨还没有好完,又跌断了两根肋骨,包好药后,回家住,我收了他200元钱。”诊所医生张道明说,“后来他还把在水坪栽植的桔子拿给我们一大袋。” 不要钱,就不坐车 在大亮山种树期间,杨善洲有一天去保山市办事。从保山回施甸时,他上车后掏出钱来买车票,驾驶员心好,对他说:“您老了,我不要你的钱。”杨善洲不肯,坚决把钱塞给驾驶员。驾驶员又跟他解释说,所有坐他车的老人他都不收钱。杨善洲急了:“你不要钱,我就不坐你的车!”说完这句话就真的下了车。驾驶员见状,大吃一惊,赶紧跳下车去请他,带着歉意对他说:“好嘛,好嘛,我要呢,我要你钱呢。”交了钱,杨善洲才上了车。 记者 程三娟 蔡侯友 高丽明 贾云巍(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