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四州战略” 为全州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7 15:47:47

——在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登亮

(2011年8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州加快推进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及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新一届州委和州纪委,动员全州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挖掘潜能、凝聚力量,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谱写迪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篇章。

一、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确定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

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胜利完成了州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迈出了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实步伐。

5年来,全州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州委立足于欠发达的州情,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迪庆一切问题的关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道路,筑牢全州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与2005年相比,全州生产总值从28.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7.1亿元,年均增长19.91%;固定资产投资从31.62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33.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39亿元增加到5.97亿元,5年翻了两番多。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07:35.68:45.25调整为2010年的9.51:38.28:52.21,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集中力量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完成香格里拉机场三期扩建,香德、德维(塔)二级公路改造全面推进,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72公里,交通条件显著改善。能源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装机容量达85.6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24.89%。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量达14.67万吨,实施了117个村“整村推进”,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优势日益显现。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一批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滇沪、迪昆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合作继续深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银行、富滇银行先后在迪庆设立分支机构。


5年来,全州社会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州委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对和谐社会的热切期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修订了《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颁布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一批单行条例,“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州规划全面完成。推进政务、厂务、党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提高。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各族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的良好局面。创新维稳工作举措,连续4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境外媒体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涉藏外事工作得到加强,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达赖集团、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经受住了“3·14”事件和藏区维稳敏感时段的严峻考验,成功完成了奥运会火炬香格里拉传递任务,成为全国最稳定的藏区。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基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有了新的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组织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切实维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年来,全州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州委集中有限的财力,全力以赴推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收入,从2005年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5元增加到3347元,年均增长18.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96元增加到15996元,年均增长10.3%。优先发展教育,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救助工程”,探索了“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镇)办小学、村办学前班”的集中办学路子,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九”目标如期实现,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低保实现对贫困人口全覆盖,累计发放低保金1.7亿元。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初步建立起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稳定并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2.8万人和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一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5年来,全州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州委认真实施“文化兴州”战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传播体系,现代文化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连续4年开展了“同一主题,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教育活动,高水准地举办了建州50周年庆典、第六届康巴艺术节暨迪庆州民族团结节。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和对外传播能力逐步提高。精心组织实施了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功推出了《香巴拉印象》等优秀剧目和电视剧《香格里拉》等影视作品,发行了香格里拉邮票。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育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加强藏语节目和藏文出版物生产能力建设,建设了滇西北党报彩印中心,实施了《迪庆日报》免费进村寺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开展藏学研究。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迪庆民族文化保护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迪庆锅庄舞”等5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梅里”工程,有效净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

5年来,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州委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全面实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稳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43.58万亩,实施人工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9%。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主要湖泊、河流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旅游产业、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扎实推进香格里拉普达措、梅里雪山、虎跳峡、巴拉格宗、滇金丝猴五大国家公园建设。开展以生态移民为重点的“人下山、树上山”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保小康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调整农村能源消耗结构,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范围内。加强草原、森林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有效防止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启动实施了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环境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良好的生态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5年来,全州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州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全州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宣传中央、省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三建三带三创”等藏区党建工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部消除党员空白村,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在风清气正中圆满完成了县、乡党委班子和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干部培训,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州委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5年,是迪庆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生态更加完好、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团结、党在藏区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的5年。经过全州各族群众的艰苦奋斗,一个具有美好发展前景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迪庆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回顾5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迪庆工作: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路子。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同迪庆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千方百计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巩固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但起步晚、总量小、底子薄、积累少、实力弱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贫困人口依然较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总体水平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基础差、社会保障能力低等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反分裂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对的考验将是长期、复杂、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依然存在,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过去5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共迪庆州委,向所有为迪庆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迪庆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沿着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道路奋勇前进

今后5年,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我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央、省委一系列惠及藏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台和我省实施“桥头堡”建设,为我州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提供了强劲动力;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积累,我州发展的潜力不断显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州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当前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期盼、充满信心,形成了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干部基础和思想基础。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紧紧依靠全州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明确全州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沿着既定的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历届州委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5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四措并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为到2020年同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后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5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8%。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全国藏区前列。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今后5年工作要把握全局,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思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一)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化为灵魂,以体制创新和法治建设为保障,实现迪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严格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实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建设“森林迪庆”。科学合理界定各类保护区的范围,保护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大力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推进“两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实施好江河沿岸防护林建设、干热河谷及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和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后续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和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和国际湿地公园建设。开展大江大河沿岸、湖库周围、城镇面山、交通沿线及生态脆弱地区的森林生态建设,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城乡污染治理力度,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城镇污染向郊区转移。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及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和绿色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推广新型建材替代项目,逐步实现最有效的生态保护。

以有力的举措发展生态经济。采取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种措施,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等环境友好型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快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林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向生态化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保护,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水电产业发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放在重要位置,做好水电流域开发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把水电产业建成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产业;矿产业开发要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矿产资源开发专项规划,严格限制探矿权和采矿权,推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建设绿色矿山,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间的生产联接,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循环生产,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产业园。


以多样的形式加强生态教育。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生态保护成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的伦理观,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的价值观,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观”。倡导崇尚亲近自然的生活理念,推进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继承和弘扬各民族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习俗,探索完善社区共管机制,让各族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鼓励其依法开展各种生态保护活动。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以有效的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筹集社会各方投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代价和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收费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出台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条例,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制度,严格项目环评,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积极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内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生态环保政策、移民开发政策,研究出台科学的发展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争取国家加大对迪庆“两江”上游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高原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补偿机制。着力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区域内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制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深入实施文化兴州战略,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引领跨越发展、以文化凝聚人心,按照《文化兴州行动纲要》的要求,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升香格里拉文化软实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之间共生共融的香格里拉多元特色文化,不断丰富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内涵,积极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特色鲜明的香格里拉和谐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州各族人民建设“示范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建设,推进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支持“三馆一团一站一室”建设,力争达到国家规范化标准。完善群众体育设施,推进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推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事业。加强藏文党报党刊基础设施和基层网络建设,扩大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面,实行藏文出版物免费赠阅。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级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公共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繁荣发展文艺创作,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力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市场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重点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突出打造香格里拉、茶马古道等文化品牌,扶持一批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优秀文艺作品。实施文化艺术名家工程和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扶持计划,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科学规划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全面实施迪庆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探索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贸易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深入实施文化先进县、乡(镇)和“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举办具有藏区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鼓励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自办文化活动,营造文艺创作百花齐放、人人共赏的良好氛围。

推动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迪庆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服务、文化会展、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创意等文化主导产业,增强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用现代科技创新传统文化行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进城镇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为“文化兴州”战略的重要引擎。开拓文化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文化贸易,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水平和质量,把迪庆建设成为云南面向东部藏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文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小康家园。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新型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增进群众福祉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营运的科学管理,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突出区位特点,积极融入全省“桥头堡”出境通道建设,加强进藏入川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口岸机场、德钦小型机场、丽香铁路、丽香高速公路、香泸(泸沽湖)高等级公路建设,尽快形成连接东部藏区和成渝经济圈的现代立体交通枢纽。大力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综合能源体系,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稳定、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覆盖全州的高速宽带基础传输网,加快政府、企业上网工程和用户接入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电网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结合我州大中型水利水电开发,吸引农牧民进入城镇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一产抓特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低产田及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利用现代流通手段,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搞活农产品的流通和集散,以现代市场体系保障农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促进二产上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走迪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切实提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按照“一屏、一区、一廊、一地、一链、一带、一园”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生物产业要统筹规划原料和加工基地,稳步推进葡萄、优质核桃、青稞、中药材、马铃薯、花卉、高原油菜、蚕桑、特色畜禽等九大专业化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生物农业、生态畜牧业、生物林业、花卉园艺、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工六大产业。水电产业要推进境内“两江”及支流开发和城乡电网建设,提升水电产业规模和效益。矿产业要着力培养和引进大集团大企业,依靠高科技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做到原矿不出州。坚持矿电结合,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探索水电直供机制,推进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载能工业基地、格咱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维西铁冶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的发展和优化,提高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发挥对周边藏区的辐射作用。


推动三产大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我省实施“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拓展与州外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第三产业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坚持政府主导,搭建行业监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区域合作,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促销,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将迪庆建设成为“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永久品牌”的世界级精品生态旅游区和中国藏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胜地。着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商贸流通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把香格里拉打造成为连接东南亚和藏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产品市场,积极发展信息和咨询服务业,大力推进“数字迪庆”建设,把迪庆建设成为面向东部藏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和信息文化交流中心。

(四)深入实施和谐安州战略,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幸福家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州进程,提升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藏区长治久安。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州工作,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加快地方立法步伐,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文明执法、公正司法。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政务公开,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力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和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集中办学为突破口,加快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双语”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滇沪、迪昆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事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协调发展。实施好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扩大以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加大安居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形成符合州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观念。及时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和问题,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认真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巩固和完善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平安和谐寺院创建活动。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保障寺院僧尼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宗教界人士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社会层次,深入开展以感恩、忠诚、法制、传统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社会诚信。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推进农村和社区警务建设,实行群防群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提升平安和谐迪庆建设成果。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始终旗帜鲜明地同达赖集团作斗争,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引向深入,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跨越发展和确保长治久安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迪庆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想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坚持在职自学、专题讲座、挂职培训、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等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依托各级党校和各种培训基地,加大对各级干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力度,争取5年时间对全州干部轮训一次。加强党的理论研究,解决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迪庆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坚定不移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良好政绩用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创新、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注重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干部在多岗位、多方面锻炼提高。关心照顾老干部,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实施人才兴州战略,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匡正用人风气。

(三)坚定不移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按照“五好五带头”的总目标,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落实农村和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拓展“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全面推进以“三建三带三创”和“四想四比四争当”为主的藏区党建工程,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加快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加强党建带群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群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坚定不移地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反对弄虚作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共事的领导作风,自觉维护中央、省委大政方针的权威性、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团结,合作共事,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严格实行问责制度,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五)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廉政准则》,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坚持从基本觉悟抓起,在治本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大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和干净运行。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党在藏区的执政规律、执政经验,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开展工作,坚决做到“四个服从”,提升党委整体执政能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重大政治原则上始终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重要事项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健全常委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常委会工作和议事规则。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全委会的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和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建立代表提案制度。坚持制度面前所有党员一律平等,形成党内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

同志们,面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人民,以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创新的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