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驴小子”拉茸春平和他的四代“驴子”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6 09:24:05

拉茸春平永远不会忘记18岁的自己跟赶驴的同伴风餐露宿的岁月。

“赶驴小子” 拉茸春平今年52岁,按理来说,他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小子的年龄,但是,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形多村民小组较为年长的乡亲们早已改不过这个叫了近30年的昵称。“无论怎么叫,我都觉得亲切,不管是我赶过的驴,还是开过的拖拉机、货车、小车,都有同样的性质,这些充满生机的‘驴子’给我们家带来了幸福美满的今天。”拉茸春平对记者坦然一笑。

  第一代驴:形多生产队的总资产

  1978年,18岁的拉茸春平已辍学7年,在家里排行老大的他接下了父亲的老行当——马帮。“所谓的马帮其实没有一匹马,当时的形多生产队28户人家共有2辆马车,7匹驴子,我包下的就是那7匹驴,相当于整个形多生产队的总资产。”拉茸春平回忆说。

  1978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从中甸向北通到奔子栏下社,人们张望许久,路上才冒出一张载着货物的解放牌或昆明牌货车。拉茸春平不敢奢望能坐上这些隆隆驶过的“铁家伙”,他抹着汗水赶着生产队的驴子到得荣县境内的瓦卡,坐船横渡金沙江到对岸的奔子栏下社,把奔子栏下社那些安静等待着他的日用百货、粮食等货物按驴子的匹数载上船。待船按原路渡至瓦卡,再将货物驮上驴背,沿着羊肠山路运往得荣县物资站。这样来回耗时整整7天,一趟得的报酬一共90多块人民币,其中,每年得上缴生产队承包费840元。

  拉茸春平永远不会忘记18岁的自己跟赶驴的同伴风餐露宿的岁月:“当时我穿的短筒胶鞋是最好的一双鞋,行李就是一块薄薄的羊毛毡,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就生一堆火,捏几坨糌粑团吃。”

  1978年的太阳将18岁的拉茸春平晒得漆黑,羊肠一般的险峻山路随着光线变化不断拉长缩小着他的身影,可无论有多苦,他的嘴里哼唱的都是愉快的藏家山歌,黑瘦的脸上挂的是憨厚朴实的笑容,同路的伙伴和乡亲们都亲热地叫他“赶驴小子”。

  拉茸春平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了两年,经历过年底缴不上承包费、生产队的饲草饲料供应不足、迷路等坎坷,但他从不泄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想要迅速成长起来,站在忙着在生产队挣工分的父母身后,共同承担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

“赶驴小子”成了拖拉机手,这令他感到欢喜与新鲜。

  第二代“驴”:手扶拖拉机

  1980年,包产到户的春风吹到了形多社,形多社村民分到了自家的田,并离开集体住房各住各户。拉茸春平家分到的房子跟村民基本类似:低矮的土墙被风雨冲刷出了拇指宽的缝隙,房内被火烟熏得漆黑,几头瘦猪常常趁人不备钻进堂屋。可终归有了自家的房子,一家人还是欢欢喜喜。

  在拉茸春平的记忆中,1980年的中甸县城就有一条街道,牛毛毡房和木板房沿街散布,那时城里正在实施小县城建设,小工程工地比比皆是,也正需要手扶拖拉机这种运货物比骡马更多更快的新型运输工具。长到20岁的拉茸春平思量许久,咬牙从尼西信用社贷了2785元的贷款,在中甸县农机公司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

  不久,20岁的拉茸春平穿着母亲晚上点着松明打上补丁的蓝色咔叽布衣裤,开着崭新的拖拉机到中甸县城里的工地上拉砂石。“赶驴小子”成了拖拉机手,这令他感到欢喜与新鲜,但新的烦恼随之而来:此驴非彼驴,以前的驴子吃的是生产队的饲草饲料,可拖拉机得吃“油”,这一度令空着口袋刚开始开拖拉机挣钱的拉茸春平感到拮据。“幸好政府给我们办了可当作油费优惠证明的加油本,我们拖拉机手就手持加油本排着队在中甸唯一的一家加油站加油。”说到那段岁月,令拉茸春平记忆犹新的是加油。

  经过一天的辛劳,拉茸春平就回到江克村的下瓦场,在借来的木板房里做饭、睡觉。“那时主要吃的是糌粑、包谷、麦面和腊肉,都是从家里带的,很难吃到大米,我省吃俭用,一年下来可以挣1千多块,足够家里开销,还有稍许剩余。”拉茸春平说。

  就这样,拉茸春平在工地上辛勤地开了5年的拖拉机。期间,他与同村的桑诺拉姆姑娘喜结良缘。

“赶驴小子”有了吃“汽油”的大货车,这在当时的形多社,是一个不小的喜讯。

  第三代“驴”:货车

  白手起家,一切又还得从贷款开始。1985年,结束拖拉机手生涯的拉茸春平又从尼西信用社贷出15000元的低息贷款,买了一辆二手解放牌货车,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货车营运生涯。“赶驴小子”有了吃“汽油”的庞大货车,这在当时的形多社,是一个不小的喜讯。

  这20年间,拉茸春平主要从中甸拉木料到下关、楚雄、广通、昆明、攀枝花等地,再载着日用百货、水泥、粮食等货物回到中甸。期间,拉茸春平一共换了6张货车:解放、第一代东风、第二代东风、东风145、东尼,一张比一张好,一张比一张贵。

  “赶驴小子”的货车换得比驴子生长还快,这让乡亲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但其中的甘苦,只有“赶驴小子”自己知道:“买的第一辆车,那张解放牌车况不尽人意,开了10个月就进‘医院’大修,之后转卖,勉强保了本。办贷款不容易,还贷款更不容易。”但这些挫折没有让拉茸春平退缩。之后,拉茸春平与叔叔一起贷款26000元,开起了一辆车况较好的第一代东风。在此过程中,拉茸春平向身边的所有搞运输的人学习,渐渐熟悉了运输行业,熟知运输路线,并掌握了找货的窍门。眼见木材运输日益火爆,拉茸春平与叔叔商议后实行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再贷款36000元买了一张东风二手车。他想要单干,开车开出自家人的新生活。拉茸春平给自己留下的是较旧的第一代东风车,一开就是4年。期间,他挣了40000多元钱,还了贷款,还备下了盖新房用的木料。

  4年后,拉茸春平买进一辆第二代东风车,一开又是4年。这4年里,“赶驴小子”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有了10万元的存款。“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那3个小弟,个个都读书成器。”一说到3个小弟,拉茸春平一脸的自豪与开怀。拉茸春平的母亲告诉记者,形多土地贫瘠,地里种不出几块钱,那时家里的开销、几个年幼的孩子读书等等,全靠长子拉茸春平,他自己舍不得花钱,住的是最廉价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馆子饭”。

  之后,拉茸春平先后购进了价值16万的东风145货车和价值18万的东风货车。“东风145开了4个月后卖给了别人,东尼我开了10年。”拉茸春平认为东尼车更令他感到得心应手。

  “开货车很枯燥,也危险,但也充实,每挣一分钱靠的全是血汗,花得也踏踏实实。”拉茸春平如此形容他的货运生涯。沿着他的记忆,公路越来越好,越来越四通八达,汽车越来越好,载重量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他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当然,拉茸春平也告诉记者,如今,在天然林禁伐、火车轨道不断蔓延、货车数量剧增等因素的影响下,货运业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但他认为这是必然的,天然林禁伐是好政策!

  拉茸春平45岁那年,他将陪伴了他10年的东尼车低价卖出,结束了他的货车运输生涯。

拉茸春平和他现在的“坐骑”——长城皮卡。

  第四代“驴”:皮卡车

  2011年10月8日,深秋的形多村民小组景美如画,阳光温柔地洒在屋顶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上,将清晨袅袅四起的桑烟镀上了一层金光。在村边张望许久,不见一匹驴影,却见四处停放着村民的天龙货车、桑塔纳轿车等私车。记者拦住一位正在转白塔的老奶奶问到:“您认识拉茸春平吗?”老奶奶咧嘴一笑,手一指:“赶驴小子哪?喏,他就在那里。”顺着老奶奶手指的方向,一辆长城皮卡车在形多村民小组的公路上飞奔。应着我们的喊声,皮卡车朝我们驶来,车窗里映出一张朴素和蔼的笑脸,他就是拉茸春平。

  “春平大叔,您觉得驴好还是车好?”“各有各的好处,嘿嘿,其实它也是铁驴。”……

  2006年,拉茸春平靠往日的积蓄在香格里拉县旺池卡新村买了宅基地,还盖了一幢偌大的钢混新房。如今,拉茸春平的弟弟妹妹都有了美满的家,其中3个小弟都在香格里拉县各自的单位独挡一面,两个儿子都在香格里拉县城,这一结果,无疑凝结了拉茸春平近30年的辛勤汗水。拉茸春平闲不下自己的双手,依然忙里忙外,种田养畜,与妻子桑诺拉姆一起孝敬年迈的父母,尽心尽力地撑起家。“买皮卡车是觉得它在乡下实用,农用、购物、上县城都很方便。”此外,拉茸春平还在今年被当选为形多村民小组的组长,为组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操了不少的心。

  采访结束后,拉茸春平开着他的皮卡车奔向了铺满阳光的田野……不知若干年后,他是否还会换一种“坐骑”?(杨翠海)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