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州迈上新征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19 15:58:24

  雪域扬起“金翅膀”

  同样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对比:

  1978年,迪庆州全部财政收入仅676万元,2007年底,达到了4.32亿元,增长了64倍。

  改革开放给迪庆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古老大地焕发出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全州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州情的认识,先后确定“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和“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使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自治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66.82:32.63:0.55调整为2007年的15.7:37.4:46.9,三大产业比例日渐合理,产业结构层次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迈进。

  自治州充分依靠丰富的水能、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和壮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生物资源开发成效明显。200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9.01亿元,比1978年增长16.8倍。

  迪庆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带动“三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高稳产农田1.03万亩,基本农田4.4万亩,完成了32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新建和清淤、恢复水毁各类水利设施2289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57件,解决了4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核桃基地近30万亩,葡萄基地0.38万亩,蚕桑基地1.36万亩,药材基地3万亩,红豆杉基地0.71万亩。还建立了农牧科技示范户578户,全州农业科技覆盖率达89%,建成了以野生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园区。年内即整合安排扶贫资金近亿元,实施了20个建制村的扶贫整村推进,完成异地搬迁300多户,解决了2万多人的温饱。2007年全州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万亩,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取得实效,建成沼气池4600口,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安装太阳灶2600台和高效低排放生物灶2600台。高度重视水源、高原湖泊、湿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16.02平方公里,空气和水质量多年来保持了一级优良标准。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以丰富的水能资源为依托,以电矿业为主的新型工业蓬勃发展,到2007年迪庆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00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步伐不断加快。铜、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其中铜资源探明储量达600多万金属吨,铁资源储量1亿多吨,铅锌矿资源储量200多万金属吨。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羊拉铜矿、普朗铜矿、德钦江坡铁矿、金江安乐铅锌矿等一批重点项目,铁合金、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

  1997年9月,省政府通过组织专家科考、评审,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研究的基础上,郑重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从而揭开了世人久久不能释怀的“世纪梦想之谜”。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以迪庆为核心的“三江并流”地区为世界自然遗产。2005年是香格里拉旅游文化丰收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浪网等权威媒体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中,迪庆梅里雪山被评为“最美的雪山”,白茫雪山杜鹃林为“最美的森林”,虎跳峡、澜沧江峡谷双双评为“最美的峡谷”,在央视“中国魅力古镇”评选中,建塘镇获得了“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的殊荣。与此同时,迪庆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推介宣传,使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迪庆已形成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内的较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位于高原腹地、金沙江岸边的云南格桑花卉公司基地里,盛开的郁金香五彩斑斓,东方百合、唐菖蒲争奇斗艳。经过10余年艰辛的科技创新研发,迪庆高原球根花卉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优质繁育体系,其中东方百合试管脱毒鳞茎培育技术和种植母本培育方法等种球生产的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已向国家申报专利。科学技术一度落后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如今处处盛开着鲜艳的科技之花。

  州藏医院组织科研人员10余年刻苦攻关,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七十味珍珠丸”、“香格里拉肾宝”等120多种名贵藏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中、老年脑、心血管疾病,偏瘫,糖尿病,肾病,类风湿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疗效。

  迪庆州农科所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成功进行了高寒地区塑料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示范”采取“自建基地+农户”的办法,使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过去从来不办菜园的藏族群众中,现在出现了大批蔬菜生产科技户,种植的品种从单一的大路菜扩展到细菜,面积扩大到2万多亩,菜农从相等的田地中获取了比种植粮食翻10多倍的经济效益,科技应用充分展示了高寒藏区生产反季蔬菜和无公害食品的优势潜力。

  香格里拉县金沙江沿岸,土地肥沃,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因其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无污染,自然桑叶肥厚纤维质高,所产蚕茧经鉴定比其它茧高出3个质量等级,茧壳拉丝长达1.3公里,韧性特好。相形之下,这片“粮仓”和“鱼米之乡”由于发展经济门路单一,贫困人口集中。近5年来,香格里拉县注入科技、资金在这一地区扶持桑蚕产业发展,去年底,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的万亩桑植区内,已有500农户附带养蚕,靠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传统产业得到激活,荒山沙坡染绿,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