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藏乡寺院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19 15:38:25

 

  云南日报记者  李银发

  阳光辉映下的松赞林寺,肃穆庄严、金碧辉煌。

  寺前一池碧水荡漾,一群群漂亮活泼的水鸟自由嬉戏。扎仓大殿前,年轻僧人与经师围坐辩经。寺院大殿门口,信教群众、慕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

  3月4日,记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赞林寺里看到这一幕动人的景象。

  这样的景象在迪庆再平常不过。迪庆地处滇、川、藏3省区交汇处,青藏高原南缘地带,是云南省惟一的藏区。多年来,迪庆州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通过“团结寺院、平安寺院、安居寺院”建设,积极探索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社区化新机制,帮助寺院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发展。

  让藏乡寺院成为民族宗教文化保护的精品

  松赞林寺是迪庆州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藏区信教群众心目中的圣地。其外形像一座城堡,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为四层藏式碉房建筑,居全寺中央。主寺上层为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颇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宽敞明亮,有108根柱楹,取吉祥之意,可同时容纳2000人趺坐念经,数百间僧舍、活佛净室于四周拱卫。这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得到了完好的保存。

  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迪庆州先后投资1.8亿元,修复保存松赞林寺,提出建设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文化展示核心区,恢复重建了松赞林寺西康大殿,建设了寺院围墙和进出通道,对寺院的部分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同时,兴建门禁系统、寺门楼、寺前广场,对拉姆央措湖进行了恢复,使湖面从原来的不到16000平方米扩建到250000多平方米。

  如今,修缮保存完好的松赞林寺,还成为带动迪庆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形成了寺院、社区、景区和谐发展的格局。记者在松赞林寺遇到寺院导游农布卓玛。她是附近的村民,她告诉记者,为加强迪庆藏传佛教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保护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松赞林寺专门培训了藏传佛教寺院旅游的导游,她现在每天收入100多元。她说:“寺院建好了,民族宗教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也有了增加收入的来源。”

  除了松赞林寺,迪庆诸多藏传佛教寺院都逐渐完成了修缮保护工作。现在,无论你走到哪里,随处可见修缮一新的寺院和信教群众朝拜的身影。大部分藏传佛教寺院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使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

  藏历土牛新年初九,德钦县东竹林寺的拖顶江楚见到寺管理局局长吾堆就拉着手不放。

  “谢谢去年帮我们修好了路,还把清洁的自来水接到家里。今年你们还要为寺院解决什么困难?”拖顶江楚急切地问道。

  “有啊!进屋说。”吾堆答道。一杯热呼呼的酥油茶端来,拖顶江楚看到同来的电力公司人员和消防员,心里似乎明白了要解决的困难。

  “今年要解决大殿用电安全。”大家来到大殿现场办公,吾堆说,“这里布线需要更合理。那条线不能设,要保护好唐卡画。”吾堆告诉大伙,这次改造又要投入10多万元。而就在去年,迪庆发生罕见雪灾,政府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受灾的东竹林寺进行保护与修整,并修了寺外周边的路面,接通了水、电,580多名僧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

  在书松尼姑寺,一栋崭新的砖混宿舍楼矗立起来,与原先低矮破旧的住房形成鲜明对比。过去,这里一间木板隔成的住房就要住四五个人,现在全部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迪庆州宗教局局长斯那品楚介绍,迪庆是云南贫困边疆地区,信教群众大部分生活贫困,寺院“自筹自养”能力比较弱,大部分宗教活动场所难以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对藏传佛教寺院公共设施部分给予一定的投入。按信教群众的要求,全州恢复了23座藏传佛教寺院,基本满足了宗教活动的需求。

  让僧众学有所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在藏历土牛新年期间,松赞林寺的僧众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武警云南总队医疗队,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为僧众进行义诊。

  僧众检查完身体、拿到免费发放的药品时,双手合十,不停地说:“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感谢部队,扎西德勒!”一位80多岁的僧人激动地说:“你们想得真周到啊!”活动结束后,僧众向医疗队敬献了洁白的哈达。

  让僧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长,是迪庆加强寺院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松赞林寺68岁的扎巴老人,现在每月可领到1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他说:“生活有保障,病了住院还可报销,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据悉,迪庆州60岁以上的僧人全部享受低保,全州像扎巴老人一样享受低保的僧人有396名。全州2381名僧人和教职人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还组织50岁以上僧人进行体检,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社会化管理。

  云南佛学院迪庆藏传佛教分院是云南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学院,这座学院的建成满足了当地学员学经深造的需要。10岁的噶达活佛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在佛学院里已学习了3年,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78名学员,他们要在学院学习5年,主要学习藏文正字法、藏语文三十颂、佛学理论、汉语和英语等学科,佛学理论和藏文占70%。他们的生活费、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噶达说:“学习很辛苦,但是很有趣,很快乐。”课间,活泼好动的噶达与其他学员在操场上打起了雪仗。

  2008年,迪庆州严格按佛教程序,成功地完成了两位活佛的转世。迪庆州通过建立藏传佛教界培训机制,制定了2006年至2011年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规划,2006年以来培训了5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僧人思想素质。同时,帮助寺院建立健全学经班的管理制度、僧籍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议事制度、财务制度、防火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记者登录迪庆州统战部信息网,轻轻一点击,全州僧人个人资料一目了然。迪庆州制定一寺一策,对僧众进行认真调查,造册登记,双户籍管理,既有户籍也有寺籍,方便了管理。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外,在政治上更是提高宗教界人士的地位。迪庆宗教界人士在省、州、县、乡各级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佛教协会理事的达100多名。一位宗教人士说:“共产党充分信任我们,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给我们创造了充分发挥民主政治权利的平台。”

  “党的宗教政策就如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这么稳定和谐的好日子,我们要珍惜!”东竹林寺的拖顶江楚如是说。

  让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深入人心

  今年一入春,迪庆就出现旱情,各个寺院的僧众积极做佛事,求福降雨,为民祈福,凸现真切的爱民爱教之心。

  迪庆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按中央、省委的要求,一直不间断地开展寺院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2007年以来,结合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小康活动,在广大僧众中开展以“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国民”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在寺院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等,在寺院宣读100场,僧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

  广大僧众看到迪庆州成立5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祖国的强大,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了僧众和寺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成为促进寺院和僧众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广大僧众思想上更加爱国爱教。

  “过去只知道寺院的寺规戒律,现在知道了很多法律知识,做事都要遵纪守法,法制教育让我成了明白人。”松赞林寺的僧人扎西说。

  松赞林寺克斯活佛管理着800多名僧人。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僧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思想觉悟有很大转变,特别是党的政策惠及到老僧人,他们观念改变很大。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团结意识得到加强和巩固,僧人的归属感明显提高,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说,稳定和发展是迪庆的两大要务,只有稳定了才能更好发展,实现寺院的稳定发展就是藏区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迪庆州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鼓励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梅里雪山下,高原明珠纳帕海畔,一座座古老的寺院彰显生机,迪庆在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中谱写了新的和谐曲。(来源:云南日报网)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