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05 11:57:58

  灾区群众在桥上挂上感谢解放军的横幅(6月2日摄)。 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山体塌方、桥梁受损,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成为一座“孤岛”。前来救援的空军某部官兵在缺乏建材和工具的涪江边,用铁丝、石袋、竹木等材料架起一座便桥,方便尽快救出伤员、运送救灾物资。 新华社发(沈玲 摄)

  墨西哥:统一领导 广泛参与

  墨西哥是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1985年9月19日和20日,墨西哥先后两次发生大地震,共造成3.6万多座建筑被毁,6.8万座房屋受损,全国6000人死亡,3万人受伤。而非官方数字统计,死亡人数达到4万人。

  在1985年大地震后的第20天,墨西哥便成立了全国重建委员会。参加过灾后重建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建筑专家埃米里奥介绍说,重建委员会由官员、专家学者、民间组织等各界人士参加,它在灾区重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安置难民,优先修复受到破坏的住宅、医院、学校以及通讯、供水系统等公共设施,疏散过于集中的机构,鼓励一部分中央机关和企业到地方去。在全国重建委员会的协调下,墨西哥各级政府部门都广泛参与到了灾后重建之中。

  埃米里奥认为墨西哥的灾后重建工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地震后一年,墨西哥城的学校、医院等主要公共设施基本完成修复,大部分灾民的房屋重修和安置也在3年内完成。

  墨西哥全国地震局负责人卡洛斯·巴尔德斯·冈萨雷斯在接受记者采访谈灾后房屋重建时,重点提到了房屋评估小组和规范委员会,这两个部门的组成人员都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专家。评估小组负责对灾区受损房屋进行检测,以决定维修或重建的具体方式以及建筑时间先后。而规范委员会除了指导房屋修缮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快推出墨西哥城新的建筑规范。

  1985年大地震后不久,墨西哥修改了相关的建筑规范法,将墨西哥城易受地震影响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从地震前的7.5级调整至了8.5级。政府根据各区域地质的不同,对房屋的修建和维修作了不同规定,对于地质较松软地区,需要严格审查建筑许可,甚至直接规定建筑材料种类的使用。

  值得指出的是,墨西哥的民间力量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缺乏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经验,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而是普通民众以及一些民间组织最先投入救灾之中。墨西哥著名的“鼹鼠”救援队就诞生于这个时候,他们通过特殊的绳索、打钻和固定工具打通行进渠道,有时他们甚至爬到坍塌建筑物内部来确定幸存者状况。地震后成立的重建委员会也吸收了民间组织、企业团体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各方民间力量广泛参与。这些民间力量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为墨西哥的灾后重建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部队官兵用铁丝加固桥墩(6月2日摄)。 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山体塌方、桥梁受损,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成为一座“孤岛”。前来救援的空军某部官兵在缺乏建材和工具的涪江边,用铁丝、石袋、竹木等材料架起一座便桥,方便尽快救出伤员、运送救灾物资。 新华社发(沈玲 摄)

  印尼:提高效率 重在监管

  2004年底印度洋海底地震引发大海啸,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特区成为重灾区,死亡人数高达20万,无家可归者在50万人以上。

  灾后,亚齐接受了来自全球的大量援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4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间援助机构向亚齐提供了60亿美元资金,包含约300个援助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永久性居民点建设工程。迄今为止,重建工作虽然取得相当成绩,但其间出现的效率低下、贪腐严重等问题一直被人诟病。

  2007年7月,记者到亚齐采访灾后重建情况,实地走访了由中国援建的“中国-印尼友谊村”和附近由其他国家慈善组织援建的居民点。

  记者在采访由法国、加拿大等国援建的居民点时发现,许多房舍质量不尽如人意,灾民还未入住墙体已出现裂缝,地面凹凸不平,门窗无法关严。配套设施也不齐全,一些居民点连像样的污水排放设施都没有,更别提清真寺、市场、学校等较大规模的配套设施了。另外,建设速度也很缓慢,记者去亚齐采访时,灾难发生已经两年半有余,但仍有不少民居工程没完工,灾民依旧居住在附近的木板临时住所内。

  据知情人介绍,这种情况在亚齐普遍存在,许多外国援助机构或印尼政府的建设项目最终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和烂尾楼,当地民众怨声载道。

  实际上,大部分外国援助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丰厚,并不存在建设款项不足的问题。但他们多将工程具体事务委托给印尼政府和当地机构处理,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工程款被承包商卷走或被不法官员贪污的事情屡见不鲜。善举最后演变成恶行,让遭受严重心灵创伤的灾民希望再次破灭,同时也辜负了捐助者的爱心。

  而“中国-印尼友谊村”在众多项目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项耗资1300万美元的项目是新中国历史上迄今最大规模民间捐款所建设的单个工程,因此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高度重视,邀请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第二工程局承担全部建设任务。项目组不仅要接受中水电公司内部工程和财务方面的审核,也将面对两家中国慈善组织委托的国内权威监理机构监督,通过严格管理,保证了资金妥善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充分考虑到当地气候地理特点、民俗民风,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在友谊村村口,建设者修建了富丽宏伟的清真寺。此外,学校、市场、诊所、运动场、花园等公共建筑和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用好每一分钱,珍惜每一份爱心”,成为项目组的实际行动。一些西方援助机构在亚齐当地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住着年租金数十万元的高档别墅,平均一两个月就回国休假一次。而中国建设者都住在工地,基本上所有人在一年多的工期内都没有回家。

  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项目组成员常常身兼数职。项目总工长白天管理100多名工人,晚上还要充当“保安”,多次与偷盗建筑物资的“山贼”打交道;项目会计除了做账,还兼厨师长。为了节省开支,友谊村“主干道”两旁栽种的植物,都是从山后树林里挑选和移植过来的。

  友谊村竣工后,当地灾民惊呼这不是安置房而是“别墅”,从而一房难求。有了完善的监管制度、尊重实际的科学设计与施工以及充满爱心的工作态度,中国援建的“中国-印尼友谊村”成了亚齐灾后重建的样板房。(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