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荣委员: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迪庆农业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 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推崇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其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环境内部之间、农业环境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的高度协调,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国家制定的相关认证标准。二是生产过程中的适量化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生产投入,特别是要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投入,减轻土壤、水体及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三是生产产品的循环利用原则。在农业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农业生产和加工中的副产品、废弃物的使用价值,从深度和广度开发资源的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使最终产品在完成使用和消费功能后的演化物能洁净地回归自然。 构建迪庆生态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2、资源短缺; 3、科技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4、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大,农业发展必需的自然因子时空分布不平衡。 发展迪庆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方向,在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稳农田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和人畜饮水、草地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州级财政必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按一定的财政预算支出分配比例,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列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突出抓好水浇地、坡耕地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良和以人畜饮水、农田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治理脏、乱、差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通过利用上海帮扶、迪昆合作项目,改善农村校舍和农村活动场所。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循环经济之路。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州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所有的初级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70%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10%的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3、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一是通过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在销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加快形成比较健全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信息“走村入户”工程;三是加快农业环境监测及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四是围绕农业节本增收、减灾增收和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的需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科教企之间农业科技资源的创新重组;五是重视科技引领的作用,支持生态农业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4、因地制宜,运用农业发展新理念做好规划布局工作。 杨红兵委员:加大统筹力度,促进我州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迪庆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两 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提前两年实现了“普九”目标;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基础得到进一占夯实;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所增强;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相继实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截止2007年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初中毛入学率达101%。 我州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两基”巩固提高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办学效益低。三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四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五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总体素质较低,专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不合理。六是教育投入不足,历史欠债大。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结合我州实际,我认为当前我州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思路上,在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统筹力度,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使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为了促进我州教育发展,要对城乡教育资源进行统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加强教育内部的统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当前要实施好“七项工程”: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工程。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议在2010年以前,完成79318.2平方米的校舍改造任务。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帮助我州解决教育历史欠债3527.09万元,帮助解决“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缺配校舍建设资金16637.64万元、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造资金15857.969万元。建立全州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帮扶机制,尽快使农村薄弱学校改变面貌,跟上发展步伐。三是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建议大力发展藏汉“双语”教学,加强对“双语”教师培训和“双语‘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议政府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投入,确保专用设备和资源运行的维护更新;学校要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北和使用效益。五是继续实施贫困生救助工程。建设统筹全州社会各界捐献的贫困生救助资金,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资助现象的发生,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七是实施教师培训工程。 |